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先进事迹 >

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1)

2014-10-30 
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幸福在福星苑里绽放有这样一所敬老院,犹如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一百多批次的参观考察团来参观、学习、考察、

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幸福在福星苑里绽放
    有这样一所敬老院,犹如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一百多批次的参观考察团来参观、学习、考察、办班;有这样一位敬老院长,犹如一块磁铁,吸引着五保老人们争相投奔。这里就是江西省丰城市梅林敬老院—福星苑,这位院长就是全国模范敬老院长、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xxxx同志。
 
率先垂范,苦,并快乐着
 
2005年,组织上忍痛安排即将接任村支书的xxxx同志到敬老院担任院长。xxxx二话没说,打起背包,不顾母亲、妻儿反对来到离家十几公里远的集镇走马上任。原以为敬老院哪有村委会的事多,可以享享清福了。但没想到上任头一个月,头痛的难题就出现了。第一批进院的三十几个老人孤僻、邋遢、顽固等陋习根深蒂固,不服管理、当废为宝、随地便溺的坏习惯、坏毛病屡说不改,看着新建成的美丽的敬老院到处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老人们画地为牢,互不相信、互不往来,房间里成了垃圾收藏间,飘散着一股刺鼻难闻的异味,预留的菜地杂草丛生,xxxx揪心的难过,并暗暗地下决心:我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扭转这种局面。于是,xxxx横下心来,吃住在院里,家里的6亩田地,租给别家耕种;他苦心经营的50亩果园,全落在妻子柔弱的肩上。从那一天起,每天清晨5点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一个一个找老人谈心,了解他们的过去、习惯和要求,组建支部,成立院务委员会,会同工作人员制定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制度、方案,调动老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作用,让老人参与到管理中来。xxxx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院里的割草、剪枝,换灯、换锁,清淤、清理等等琐事,他从不请工代劳,都是自己带头,带领工作人员干。这些年,他没有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年春节的年三十,他才会抽出中午的一点时间和家人团年,下午五点中准时出现在院里,十年来的每个传统节日里,他都是在院内陪着老人们度过的,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xxxx腼腆地说:“苦点、委屈点没有关系,看到老人们渐渐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看着我们干到主动跟着干,院里的环境、秩序一天天的变化,老人们渐渐开心、快乐了,心里很有成就感”。在他的感召下,许多老人开始慢慢认同这个“儿子”,慢慢认同这个家。82岁的黄凤祥,既是五保老人,又是共产党员,他虽然瘸着腿,依然拄着拐杖到他负责的蔬菜园地拔草;75岁的饶细清老人是一名老党员,能力强、素质高,在院里主动把日常的院务工作抓起来。笔者在采访中,询问老人对院长的评价,无不挑指称赞。经过三年的努力,福星苑彻底改变了模样,环境优美、空气宜人、生活舒适、其乐融融。
2010年12月,xxxx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春天,全国五保供养工作现场会在丰城召开,福星苑作为先进集体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梅林敬老院被评为全国五星级敬老院,xxxx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长。随之,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宜春市党代表等荣誉接踵而来,要求入院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到2012年,全院的集中供养老人增至118位。少华同志没有被成绩和荣誉所迷失,仍然一如既往,十年如一日,总是福星苑里起的最早的、休息的最晚的一个。
 
母燕筑巢,累,并温馨着
 
“我就是老人们的儿子”,这是xxxx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把敬老院建成一个“家”,让老人们有家的归属。是他的追求。入院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是无儿无女,在心里对家有强烈的渴望,但又缺乏经营家的经验,xxxx看准了这一点,他把家的理念渗入到每项工作中去,致力于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指数。他将118名老人的照片按生辰顺序排列,为每一位老人准备寿宴;成立膳食委员会,让老人自己管理自己,吃什么,吃几样菜,由老人们说了算;他充分发挥老人余热,调动老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老人们或种蔬菜、种果树、或养鸡、养猪,各显其能,不但自给自足,种出的绿色蔬果,养壮的土鸡生猪等,还卖到附近的工业园、镇政府,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收益。院办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由最初的零增长到2013年的15万元,确保了老人们生活质量;老人们每月的零花钱也由20元提升到50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xxxx的带领下,院里无论是党员、服务人员还是老人都把自己看成是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院里,老人们有尊严,有地位。院务、财务、膳食、生产、文体等事务,都由老人自治自理。经老人们共同制定的规章制度,谁违反了,老人们主动揭发,责其改正。在制度的约束下,老人们的一些“陋习”得到有效矫正。有的老人起床后不叠被子,其他老人马上指出;有的老人大热天不洗澡,工作人员主动提水,督促老人洗浴;有的老人爱打赤脚、卷裤腿,管“闲事”的院民马上背出相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