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第原来听说这个驼背庄稼汉是个整天不说三句话的人,也没有多跟他说话。
走着走着,忽然隔着山头传过来驴子叫声,袁宗第忍不住问:
“老乡,山那边是什么地方?”
“你可是问的长脖子①叫的地方?”驼背回头问,吐字稍微有点慢,可并不结
巴。
--------
①长脖子——驴。杆子黑话。
“对,什么地方?”
“那是陈家湾。有人起五更套磨哩。”
“有乡勇么?”
“不多,从这儿往北去就多啦。”
停一停,袁宗第笑着问:“老乡,骑着骡子,你带一根棍子做什么?想跟我们
一起打仗么?”
“打仗?”驼背嘻嘻笑起来,掂着木头棍子说:“我还从来没打过仗哩。这是
花栎木棍子,又沉又结实,要是跟官兵打起来,我,我十八般武艺全不会,该不会
用棍子抡!”
“好啊,用你的花栎木棍狠狠地抡!”袁宗第叫着说,这个老实农民使他感到
很有趣,感情上也突然更亲近了。“大叔,打仗的时候你不要离开我,免得吃他们
的亏。”
“将爷你放心,俺吃不了亏。”
“吃不了亏?”
“是啊,打死他们一个我够本儿,打死两个我赚一个,吃什么亏呢?我才不含
糊!”
“大叔,我还没把你看出哩。”袁宗第说,要不是正在秘密行军,他会放声大
笑起来。
驼背看见袁宗第是一个不拿架子、脾气随和的人,使他说话的胆量更壮,他告
诉袁,这根棍子跟着他已有十年,乞讨时用它打恶狗,走路时当拐杖,遇着狼时又
可以防身护体。
“将爷,”他说,“俺有一次走在山路上,两只狼围着想吃我。俺用这根花栋
木棍子打死了一只,余下一只也给我打跑啦,可是这棍子还没有打过人,今日说不
定要尝尝新哩。”
“你一棍子就打死一只狼?”
“俺一棍子把它打倒,又几棍子才送它回老家。”
“大叔,你倒是有一手哩。”
“山里人嘛,打狼不外行。狼是铜头麻秆腰。你要是一下子打在狼腰上,准能
打得它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遇见官兵你可得打头啊。”
“那个自然。远的俺用棍子抡,近的还有斧头哩,万一斧头脱了手,还带有一
把镰刀哩。”
“哎,没想到你这老头子是个老英雄。你不要回家啦,随我们往河南去好不好?”
驼背回头笑一笑,叹口气说:“老娘还没下世,没人照料,要不是这,将爷,
别看我有把年纪,龟孙才不跟着你们去!”
走在一起的弟兄们都对他发生兴趣,打算劝他入伙,一道往河南。有人问他:
“老乡,往河南的路你熟不熟?”
驼背有点吃惊,笑着间:“兄弟,你说话不忌讳么?”
“俺们不在乎。”那个弟兄回答说。
“嘿!嘿!还是忌讳一点好。”驼背又说:“往河南的条子么,不多熟。要是
熟,我准定还给你们带条子,带到天边我也高兴。”
弟兄们忍不住笑了起来,不仅笑他是好人,回答得好,也笑他那么爱说黑话。
原来本地杆子和各地农民队伍中都有许多词汇是犯忌讳的,用另外创造的词汇代替,
一代代流传下来,叫做黑话。例如路和败露的露字同音,说成条子,带路的向导叫
做带条子的;饭和犯同音,说成瓤子,而吃饭就叫做填瓤子;鸡和急同音,鸡子说
成尖嘴子,鸡叫说成尖嘴子放气;鸭和押同音,鸭子说成扁嘴子。又有一些词汇并
不为声音不吉利,也用另外的词汇代替,例如把狗说成皮子,狗叫说成皮子炸;小
河说成带子;桥说成孔子等等,非常多,前一类词汇忌讳较严,后一类可以马虎。
李自成的农民军早已“正规化”,不大讲究这种忌讳;尤其自成和他的左右将领,
更少忌讳。如果他们有时也把路说成条子,那不过是顺应下级弟兄们的习惯罢了。
驼背老头以为闯王的人马也像别家的人马一样说话有许多忌讳,尤其在这样危险时
候,说话更得特别留神,不可“放快”①,所以他特别谨慎。听见大家都在笑,他
始而奇怪,继而在心里说:
“人家闯王的人马跟杆子不同啊!”
--------
①放快——偶然说出来应当忌讳的词汇叫做放快。
他们又谈了一阵话,直到听见守山寨的人们的打更声和叫喊声,才把话停止了,
驼背的心上稍微有点紧张,但是并不害怕。随后他的紧张消失了,自己想着可笑:
“怎么搞的?我这半辈子还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呢!”
前哨人马越过一个山口,进入一道深深的峡谷。两边有高峰和密林,月光照射
不到,很是幽暗。左边的山头上有一座山寨,寨门楼高出林杪,呈现在冷寂的月光
下。整个寨子雾森森的,好像在注视着峡谷里的人马通过。从山寨里传出来守寨人
们的梆子声,混和着断续的公鸡啼叫。寨墙上没有灯火,只有几点寒星挂在憔楼的
一角,大家正在一边向前走,一边向山上观望,忽然听见一个守寨人用苍哑的声音
叫着:
五更拂晓,
谨防劫寨,
把守好啊!
这最后一个字拖得很长,在四面山腰上发出回声,在霜天寒风中使人有一种凄
厉的感觉,随即,这个声音问道:
“伙计们,把守得好不好?”
另一个声音回答:“把守得好!”
“把守得牢不牢?”
“把守得牢!”
这些问答,带着回声,像是挑战一般地沉落到峡谷中来,队伍中有不少人开始
用小声朝着山寨谩骂,有的恨恨地吐唾沫,有的在轻蔑地嘲笑。刘宗敏严厉地小声
命令:
“向前后传,不许做声!”
“传,不许做声!”
这句话,向前,向后,用低沉而严肃的声音,一个接一个传了出去。传到闯王
跟前,他也像普通战士一样,很习惯地重复一次。于是这一句命令就这样在他的背
后通过大小将领和战士们的嘴,通过眷属们的嘴,传过中军和老营,迅速地传向后
队。
霎时间,峡谷里听不见一点儿说话声音,连轻轻的咳嗽声也没有了,只有马蹄
声,脚步声,枪刀剑戟的碰击声,这些声音,都混入峡谷两旁无边无际的松涛声里。
走了十几里才出了峡谷,接着是望不尽的丘陵地带。这时人马已经走了五十多
里,天色也渐渐明了。再往北去就是人们所说的潼关南原,也简称潼关原,都是丘
陵,并不险峻。李自成带着张鼐和一群亲兵,策马从旁边越过大队,追上刘宗敏,
嘱咐他小心谨慎,提防埋伏,井指着前边七八里远的一座小山说:
“到那座山前停下来,让步兵休息一下,要是有水,就饮一饮马。”说毕,他
就同张鼐和亲兵们离开大队,勒马登上路旁的高岗,等候着中军和断后部队。
早晨的太阳,像牛车轱辘那么大,像熔化的铁汁一般艳红,带着喷薄四射的光
芒,从正东方的岭脊上,从若有若无的薄雾中闪出来了,它照着蒙了一层白乎乎的
严霜的高原,照着在高原上肃静无声、匆匆前进的千军万马,除闯王的中军标营打
着红旗外,其余各营,按照前后左右营扫着不同颜色的旗帜。那些红的、黑的、白
的、蓝的和紫的大小旗帜,队各一色,在起伏而曲折的丘陵间随风招展,时隐时现,
看起来十分壮观。
闯王向远处凝望,不知道敌人在什么地方等待着他。这时,一幅潼关南原的山
川形势图,历历如绘,出现在他的眼前。
因为行军和作战需要,他对所经过的地方都能够记得当地的山川形势,道路远
近。每次驻扎下来,也喜欢向当地人询问地理和人情风俗。对于潼关附近的形势,
他尤其了若指掌,这些年来,农民军常常由秦入豫,由豫入秦,如果从潼关走,都
是撇开潼关县城,从关南四十里以内的地方来往,他自己曾带着人马从这里走过一
趟。出潼关南门直到华山脚下,四十里开阔,尽是高原,浅山平冈,此起彼落,并
无险峻之处。依山傍壑,有路可通的叫做峪。通向河南阌乡县境的峪很多,地势向
东倾斜,他知道陕西巡抚孙传庭和潼关道丁启睿一年多来在这些山沟中建筑了三座
大堡,每一堡相距十里,驻扎步兵二百名,又每隔三里设一个叫做墩的小碉堡,每
墩驻兵二十名,都有火器。但他们是面对东方设防,企图堵住从河南来的小股起义
部队。倘若人马从背后杀出,居高临下,这些堡呀墩呀,全无用处,闯王担心的不
是这些墩、堡,而是听说孙传庭已经亲率重兵在这里以逸待劳。他对于洪承畴和孙
传庭部不轻视,深知他们都是崇桢手下得力的统兵人才。众寡如此悬殊,劳逸如此
不同,而对手又是孙传庭这样的人,他不能有丝毫大意……
自成正在想着,忽然一个小校骑着马奔上岗来,向他行一军礼,禀报说:
“后营李将爷派我来禀报闯王:曹变蛟和贺人龙的人马紧紧跟在后边,相距只
有二三里,并不进攻,不知是何用意。李将爷说,请闯王吩咐前哨人马,务必多加
小心。”
“已经吩咐了,”闯王说,好像他正在思索问题。“告诉李将爷,加速前进,
不要同中军营离得太远。”
“遵令!”小校勒转马头,奔下岗去。
李自成心中明白,曹变蛟和贺疯子的追兵是等着前边开始厮杀的时候才进行夹
攻,但是他不知道孙传庭把堵截部队布置在什么地方,也许还在远处,也许马上就
会遇到。他望见前哨部队已经绕过一座小山,消失在愈来愈重的白雾里边,只偶然
还可以望见刘宗敏的白旗、刘芳亮的蓝旗和袁宗第的黑旗在丛林抄上招展。
“飞马前去,”他命令身边的一个小校说:“叫前头的人马等一等,免得拉的
太长。”
太阳升得更高了。它照着西边的华山。巍峨的五朵奇峰高插入云,多么壮观!
多么肃穆!它照着岗头上的“闯”字大旗。旗枪的银光闪烁,大旗呼啦啦卷着晨风。
它照着李自成和他的乌龙驹,他在静静地抬着头向前凝望,乌龙驹在转动着竹叶双
耳,听着远处的马蹄声和马嘶声,好像它预感到就要投入战斗,兴奋地喷喷鼻子,
发出来萧萧长嘶。非常奇怪,它一振鬣长嘶,别的马都不叫了。
担心前边随时会发生战斗,李自成把鞭子一挥,带着张鼐等一群偏将和亲兵们
驰下岗头,随着中军营前进。又走了二三里,忽听前面一声炮响,立刻从远远的浓
雾中腾起来一片喊杀声和密如连珠的炮声,“开始了。”他小声说,浓眉毛轻轻一
耸,随即在乌龙驹的屁股上抽了一鞭,离开中军营,飞奔前去。
张鼐和三四百名身经百战、犷悍异常的骑兵紧紧地跟着他。举在手中的刀和剑
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马蹄猛烈地踏着山石和坚硬的红色土地,像海潮,又像狂风暴雨……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