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我为中心”的传承式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建者,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要实现师生互动,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互动氛围。学生不仅有机会说书,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创建者,更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1、阅读期待,创设解决问题的互动情境
互动,既然是一种沟通与交流,那么,我们必须使学生产生沟通与交流的愿望。特别是当学生通过自学,初读,对课文内容已经了解、甚至比较熟悉的情况下。使学生再次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则是我们深入教学的重要策略。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特点的课文,创设引起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2、抓住学生发言,创设学生争论的互动情境。
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特别是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我们许多教师,很怕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那样会打乱自己的原定教案。而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很好把握学习互动中生成的问题,把一个人的问题(关键的、重要的问题),转化成全体学生的学习资源。
3、活用教材,创设生动的互动情境
教师应该善于针对课文的特点,灵活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生动的语言实践中实现对话。我就曾经有一次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那是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小蟋蟀这样可爱、可敬,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小蟋蟀?(学生回答:“想!”)那我现在就是蟋蟀王国的首领了,谁让我这老蟋蟀比你们岁数大点儿呢。我老蟋蟀刚刚接到这样一封邀请函,(点击课件,出示信函内容。)昆虫联合国总部快要召开
昆虫国际建筑经验交流会了,请咱们派代表参加。去参加这次盛会,展示咱们蟋蟀杰出的建筑才能,这可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啊!谁想去?(学生争着回答:“我!”“我!”)有这么多勇士!可只能去几只小蟋蟀,这样吧,我们先来个人才选拔赛,好不好?大家满口答应。那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筑才能呢?学生有的表演,有的画图,有的讲解,有的歌唱,有的朗诵。大家各展所长,把小蟋蟀的本领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一过程中,我把“讲台”搬到了学生中间。我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不再板起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一只快乐的老蟋蟀,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中,巧妙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构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如同鱼儿在水中跳跃、呼吸新鲜空气。
编辑推荐您关注: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