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社交礼仪 > 节日礼仪 >

中元节传统习俗(2)

2013-08-05 
有的亲到坟地烧钱化纸有的则在家以装有冥银的包裹当主位,用三碗水饺或其它果品为祭,上香行礼后将包裹在门外焚化。

  旧时,七月十五前后,京师各戏园子要唱“盂兰盆会”应景戏《目连救母》。《目连救母》系明代戏曲作家郑之珍所编。全名为《目连救母劝善文》,又称《劝善记》,该剧共一百出。剧情叙善人付相,生前广结善缘,斋僧布道,赈济孤贫,死后升天,受封为“天曹至灵至圣劝善大师”。其妻刘青提受人怂恿,违誓开荤,不敬神明,杀害生灵,触怒上苍,死后被鬼使择入酆都地狱,备受折磨。其子付罗卜,夙具孝心,甘冒艰险,到西天恳请佛祖超度,佛祖嘉其孝义,允许皈依沙门,改名大目楗连。目连为寻母去地狱,遍经十殿,百折不回,终于感动了神明,实现了母子重逢,同升天界的愿望。

  清乾隆年间张昭参考郑之珍《目连救母》传奇,编撰宫廷大戏《劝善金科》,共二百四十出,每天演二十四出,十天演完。曲艺梅花大鼓也有《目连救母》的段子,但是并无盂兰盆会应节应景的曲艺专场。

  祭 祖

  老北京人历来将中元节呼为“鬼节”。是日各家均祭祖已故之宗亲五代。以示“慎忠追远”。清《北京岁华记》载:“中元节前上冢如清明。”清《帝京岁时纪胜》载:“中元祭扫,尤胜清明。绿树荫枝,青禾畅茂,蝉鸣鸟语,兴助人游。”

  旧京中元祭祖的形式不同。有的亲到坟地烧钱化纸;有的则在家以装有冥银的包裹当主位,用三碗水饺或其它果品为祭,上香行礼后将包裹在门外焚化。

  据明《帝京景物略》云:“上坟如清明时,或制小袋以往,祭甫讫,辄于墓次掏促织。满袋则喜,秫竿肩之以归。”说明自元、明以来,中元上坟,带有秋季郊游的性质。

  附:地藏会

  此外,应提到的是,旧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王菩萨诞辰。是日有所谓“地藏会”,其形式内容均与中元节及盂兰盆会毫无二致。据《帝京岁时纪胜》载,“七月三十日传为地藏菩萨诞辰。都门寺庙,礼忏诵经,亦扎糊法船,中设地藏王佛及十地阎君绘像,更尽时,施放焰口焚化。街巷遍燃香火莲灯于路傍,光明如昼。”

  清末以来,叹存盂兰会之举。做道场、烧法船、放荷灯亦仅七月十五一天而已。

编辑推荐您关注:

涉外礼仪课堂:宽衣、喝茶、进餐、祝酒与用餐具

如何根据体形挑选合适的婚纱

在同事婚礼上的致辞

什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