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行政监督,将党的十六大和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在总结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我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会后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及12个配套文件。抓好《决定》和各种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是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建议省、市每年组织一次大检查,看看是否落实、有何问题还需要纠正或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疑虑,放胆、放手、放开、放活发展民营经济。
二是强化舆论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氛围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新闻媒体要客观地评价和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要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力弘扬民营企业的好典型(如纳税大户、科技、就业、社保、社会公益等),要敢于对民营经济所遇到的限制、不公平待遇等发表言论,对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人和事要及时予以“曝光”,以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坚持定期召开民营经济表彰大会。建议政府定期召开民营经济表彰大会,肯定民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评选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
(二)强化服务意识,查处侵权行为,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是要从体制上建立强化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机构。由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和市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对民营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对民营企业提出的要求和各种渠道反映的问题,做出快速反应和综合性的服务。
二是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除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规定外,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条件可以取消或改为登记备案制,切实做好照后的监督工作(如卫生许可证能否在照后核发并加强监督)。
三是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收费行为,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要结合清理企业不合理负担,对涉及个体私营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一次认真的清理,对一些不合理收费和不合理摊派、集资、罚款,要坚决停止。确实需要保留的收费项目,由省政府统一制定,严格控制收费标准,避免走样。
(三)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现行的法律法规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建议在全国性的法规不能及时修订时,我省因地制宜研究制订一些地方性暂行规定。只有在法律上像保护公有财产一样对私人财产的权益实行保护,才能稳定民营企业家的投资心理,提高他们扩大再生产、做大做强的愿望。同时,切实保证法律的有效执行。为民企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除了与法律是否健全有关外,还与法律能否被有效执行有关。有时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加重要。如果法律缺乏硬度,没有权威性,那么这些法律就会失去约束力而形同虚设。政府的责任不仅在于法律条文的制定,更在于法律的有效执行。
(四)放宽私营企业的从业限制,拓宽经营范围。
在市场准入、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发放,能源和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各种经济成份要一视同仁,机会平等,不应当按所有制不同实行倾斜政策。对于一些需要发展而政府和国有企业一时财力不足的产业部门,应当逐步打开大门,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允许一些实力雄厚、经营规范、素质良好的私营企业进入。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中小型企业的产权流动、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中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包括资本注入、技术转让、经营方式转变、市场开拓等。应当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在自愿互利的条件下进行联合和合作,支持产品市场前景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私营企业兼并、参股、整体收购国有中小型企业,支持个体户中的能人承包、租赁国有小型企业。
(五)在资金、科技、信息等方面扶持个体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靠自我积攒和代价高昂的民间借贷来满足。国有金融机构基本上不与私营企业发生贷款业务关系。目前正在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希望国有金融机构也要热情地为个体私营企业在融资、结算、外汇、资本运 营等方面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而且在贷款审批、利率计算上应与国有企业平等对待;在贷款担保上采取适当办法,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比如,在确定股票发行额度和选择上市企业上,也要安排私营企业,不应完全排斥在外。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各种经济成份都建立正常合法的金融渠道。 科技、信息也是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私营企业的薄弱环节。政府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中介组织也应当为其提供咨询服务。
(六)在税收、土地资源、人才引进和使用等方面对个体私营企业一视同仁。
现行的税费规定、土地使用、人才引进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的因素,已经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建议政府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多考虑生产领域中处于弱势的民营小企业,特别是那些下岗职工创办的个体工商户和处于创业期的小民营企业,让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七)建立融资信用评价体系。
根据金融界和众多民营企业反映,我省融资的现状是:一方面银行有大量资金贷不出去,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又得不到满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单从报表上看不到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这不符合银行的贷款原则。其二,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贷款数额大都比较小,银行要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成本高。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发展势头强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资金要求,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应当从信用建设这个源头抓起,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信用优质的企业向社会公布,这既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形象,又利于银行,达到银企信息对接,从而实现双赢。
相关推荐:
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汇总
关于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汇总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
读书人网(www.ReaDer8.cn)调研报告频道:http://www.reader8.net/data/diaoyanbao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