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落实食品生产企业实现规范化生产目标。在年底前我县在生产的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基本达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生产,均能经得起查,经得起看,经得起问。企业要定期按照省局《监督检查项目表》逐条进行自查和评估,自查企业资质变化、采购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食品出厂检验,不合格品处理、食品标识标注、食品销售台账记录、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等情况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做到各类规章制度完善、相关记录健全、资料归档完备,并每季度将自查评估情况递交至我局。
(四)“四到位”
1、监督检查到位。一是要严格按照总局119号公告要求,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二是要严格按总局、省局和市局的程序和文书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杜绝不规范、程序不到位现象。三是在监督检查工作中一定要细致认真,讲究方法,不留死角,要善于查找企业存在的问题。四是要将企业化验室是否有效运行,能否正常开展工作作为今年的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开展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工作,是否做好了相关记录;检查企业化验室是否具有必备的、有效的检验设备和计量器具、化学试剂等;检查企业检验人员有无相关从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培训记录,并进行现场检验能力考核,是否能提供检验人员聘书、合同、工资表等真实性证明材料;检查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检验记录、出厂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是否齐全,对照原辅材料入库记录、生产记录和生产加工产品的入库记录,抽查企业是否做到对每批原辅材料进行查验,是否对每批产品实施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五是对每家企业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详细记录,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要求做好后处理工作,对检验工作开展不到位的要从严查处,未经查验合格的原辅材料不得投入生产,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2、督查督导到位。一是要采取多种督查形式,把重点行业督查、专项工作督查、阶段任务督查等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提升督查效果。二是加强督查发现问题和督办案件跟踪问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一抓到底,对每一个案件均跟踪整改到位、处理到位后方予以销号。三是狠抓督查通报,对工作先进、成效突出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单位进行点名批评,对情节严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四是实施监管责任人约谈制度,督促监管工作人员各项任务举措有效落实到位。
3、教育培训到位。一是根据市局制定的教育培训计划,加大对我县食品从业人员及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法人的主体责任意识、质量管理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检验人员的检验技能和生产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的业务实战能力、审查员的现场核查能力、观察员的现场把关能力和检验机构检验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二是要督促指导企业制定内部培训计划,针对各自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培训,同时建立相应的培训档案,要确保每人每年接受至少40小时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4、宣传造势到位。一是要进一步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增强食品生产加工从业者和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扬“红榜”名单企业和产品,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及时曝光“黑榜”名单企业及产品,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警觉。三是要继续深入开展“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邀请人大、政协、消费者代表现场观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代表们深入了解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环节,真实直观地见证食品生产全过程,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舆论氛围。四是要至少每半年向县委、县政府书面汇报一次,将法律法规调整的内容、质监部门实际情况以及工作建议等汇报清楚,尽快解决食品生产监管经费问题。
(五)“五加强”
1、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做到一把手直接主管食品安全工作,并经常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汇报,经常过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每月亲临一线带队检查食品企业两天以上,检查企业数不少于4家。并严格按照省局《意见》,切实做到领导和组织到位、人员和投入到位、部署和措施到位、指导和奖惩到位。
2、加强制度建设。要在巩固完善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建立健全《问题食品生产企业法人约谈制度》、《食品风险监测预警制度》、《食品安全质量分析会议制度》等,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实施,逐步建立起食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3、加强风险分析防范。一是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调研,深入农贸市场、超市、社区、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经常关注各类新闻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问题,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食品安全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研,了解和掌握当前食品安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要提高对关注度高、我县特色产品、高风险食品和重要节日、重大活动、会议期间热销食品的卫生指标、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等重点项目专项抽查频次,及时发现并跟踪企业的食品质量状况。三是要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情况分析,认真查找关键点和潜在风险,研究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四是要认真总结风险分析情况及专项整治成果,形成食品安全分析报告,提出符合我县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4、加强重点行业整治。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分季节、分行业进行整治和规范。今年选择几个区域性较强、问题易发的食品种类产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几个行业,逐步扩大行业规范履盖面。
5、加强市场准入规范。一是加大获证食品企业市场退出力度。对企业存在的一般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整改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停产整改,逾期仍整改不到位的上报注销生产许可证;对严重问题责令停产整改,整改验收不合格的上报注销生产许可证;对故意造假、恶意违规的,立即上报吊销生产许可证。二是严格期满换证和年度报告审查工作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以办理。三是继续以标准为抓手规范食品生产小作坊的生产加工行为,对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又未制定企业标准并报省卫生厅备案,且生产条件较差的小作坊,要依法报当地人民政府取缔。
相关推荐:
读书人网(www.ReaDer8.cn)工作要点频道:http://www.reader8.net/data/gongzuoyao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