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负责人:(1)负责项目方案的起草,开发项目所需人力资源,协调组建项目团队,聘请学科导师;(2)组织团队成员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3)负责培训与教学的过程管理,对学员反映的问题及时沟通与解决;(4)负责对外协调工作。
——班主任:协助项目组负责人工作。(1)负责学员的学籍和研修活动的管理与组织;(2)负责班级的后勤保障与服务;(3)负责组织和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等。
——项目秘书:(1)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落实培训班级的教务和财务工作;(2)负责班级文本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3)负责联系授课教师;(4)负责项目组外来专家的后勤服务等。
3.成立班委会,推选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和各组组长,负责培训期间班级活动组织和协调工作。
七、导师选聘及职责
选聘能指导学员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形成教学风格及其他相关指导工作的省内外(以省内为主)本学科知名特级教师、专 家教授担任指导师。
1. 结合学员情况,帮助学员诊断、分析,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并实施个性化研修方案;
2.每学期不少于2次面授;
3.指导学员高标准完成每学期的考核任务;
4. 两年内指导每位学员至少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省级讲座或公开课1次,研究市级及以上课题1个;
5.两年内至少指导1名所带学员出版论著。
八、学员考核要求
研修期间,学员要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习期间必须建有与本次研修相关的博客,上传与研修相关的反思、随笔、案例等,并完成各项研修任务。研修过程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继续参加下阶段的研修。考核指标包括职业道德、参训态度、教学能力、辐射能力和科研能力六个方面,分合格指标和发展指标。1—8项为合格指标,学员必须全部达标,9—15项为发展指标,作为考核优秀学员指标。
编辑推荐您关注: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