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元左右。由于资金奇缺,支部活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要解决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过硬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为了让农村基层党员队伍更具朝气、更具凝聚力、战斗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加强领导,凝心聚力抓党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首先,县委及各级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明确部署每年的党建工作,大张旗鼓地表彰村级党组织,县委组织部要加大监管力度,了解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其次,建立乡镇党校,由乡镇书记领导,副书记牵头,乡党务干事具体负责,每年对全乡镇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至少集中培训1次,县级党校给予业务指导和参与培训工作。村支部书记每年由组织部负责调训到县委党校参加集中培训一周时间。第三,单独划拨党建工作金费,做到专款专用帐务公开,让巧妇有米可炊。
(二)创新方式,脚踏实地抓党建
如何改变目前各基层组织存在的吸引力、凝聚力差的问题呢?首先要选好配强村班子。做到多渠道选人用人,可以从退伍军人、回乡创业青年、企业优秀党员中选拔,真正把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人材充实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来。积极探索邻村干部交流,跨村兼职的途径,选好配强支部班子。村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也是农村一方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老话常说选好一个人,带富一方人,远的华西村的吴仁宝自不必说,单说身边的集益乡繁荣村的左富武、镇阳乡毛坝村的李青就是这样的典型。其次是要创新活动载体。王村镇在2010年4月成立困难党员帮扶中心,采用“造血式”和“输血式”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党员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比如在永兴村,帮扶党员杨彦槐、何朝友等发展水稻制种、柑橘、生姜种植,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切实发挥困难党员帮扶中心作用,让党员对党支部有了归宿感,有了感恩之心,党支部对党员也有了吸引力和凝聚力。各村要扎实开展共产党员示范活动,要推出共产党员公示栏,要佩戴党徽,亮出党员身份,在党的节日要组织党员开展活动,要让党员有一份荣誉感。
(三)壮大队伍,真心实意抓党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广大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因此,要使基层党组织焕发生机、充满朝气,就要组建一支强劲的班子,带出一支团结的队伍。
1、大力发展青壮年党员和女党员。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现象,认真做好发展年轻党员和女党员工作,为村支部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党员队伍的战斗力。由于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在平时工作中要多宣传党的组织,树立优秀党员形象,要有意识地培养优秀青年和妇女,让他们有成为党员的意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特别要注意把致富能力强的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
2、强化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因此,加强党员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党员教育内容除了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外,还要针对农村的特点、针对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实行分层教育:针对年轻的或有学习能力的党员可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农村劳动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等专业培训,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其次,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管理。针对年初制定的学习教育计划,按时实施,严格考勤,奖勤罚懒,与“七一”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挂钩。对无故不参加学习的党员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让他们认识到加强学习、遵守党的纪律是每一个党员的义务。第三,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适度开展组织活动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可以借助各种传统节日,县上的大型活动,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党建知识竞赛、趣味活动、专题讲座、茶话会、红歌演唱,农民运动会、城乡综合治理进家庭等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另外,可根据村经济发展情况分批组织党员“走出去”,到农业生产先进村考察学习,吸取经验,转变观念、增长见识。同时开展“请进来”的活动,聘请农业局、畜牧局、水务局等相关专业人士授课,并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操作,真正让党员学到实用的技术。特别要鼓励年轻党员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来学习,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计算机、电视和科普书籍的作用,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和创业经验。第三,树好“党员典型”,发挥榜样教育作用。对党员中思维敏捷、有发展潜力的种养殖户、个体工商户、专合组织成员等要重点关注,加强教育指导,推荐他们到县市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