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合理改进事业单位财政投入体制,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我国事业单位规模庞大,纷繁复杂,几乎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其社会功能和活动方式各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是进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养老保险改革,乃至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前提。在此前提下确定哪些单位需要财政定额补助,哪些单位财政定项补贴,逐步调整经费供给渠道,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提高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率。第二,对于岗位设置要科学分析,制度落实。各事业单位应在对现有岗位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岗位设置制度并加以落实。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应当是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前提,由于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要求、劳动强度、技能、经验等,所以,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岗位价值。一个单位,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描述、岗位分析和评价,准确地衡量各个岗位的价值,然后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合理的岗位,把岗位设置作为一种制度落实下来。这样,用人制度才能随之变化,做到因岗设人,岗变薪变。
第三,加强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绩效工资的实施是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要使绩效工资落到实处并为广大的事业单位职工认可,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是非常关键的。所谓绩效评价机制就是为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而建立的一套评估系统,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责权限等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各个事业单位应根据自己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以制订。绩效评价机制建立之初,应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在绩效工资的设计中,应当体现对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及“双肩挑”人员的激励作用。正确的评价会对职工产生激励作用,从而通过考核促进员工绩效水平的提升与改进。
第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要规范。目前,事业单位逐步实行聘用合同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需签订聘用合同以明确双方的合同期限等一系列法律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用人单位对人员的岗位调整比较随意,甚至有时并不考虑相关的岗位要求,随意调换,结果造成了职工的生涯规划比较困难,甚至没有职业上升的通道。如果把职工的岗位任职情况写入聘用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该岗位的职责要求、技能要求、任职能力和经验要求等,就可以更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有利于形成“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
参考文献:
[1]郭祥林,李双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胡正友.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与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3]彭青松,宋银清.分类指导突破三难[j],中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