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速。县“日月”牌粉丝不但畅销国内,而且出口韩、日、美、法、西班牙等国家,供不应求,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市还选定了一批名、特、优、新、土、古、稀等特色农产品,争创省级名牌和国家级名牌,积极开拓市场。目前,全市已有雷官牌板鸭、御膳牌麻油、钰梭牌大米、恒裕牌酱菜等8个农产品获得省级优质农产品称号。市三界镇通过我市绿丰公司与上海郑广和集团联合,挂靠其品牌在上海开拓花生销售市场。为了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步伐,我市还重点实施了生态家园工程,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市各地按照家居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思路,由点到面逐步展开。目前,三县(市、区)正在进行猪沼渔、猪沼菜、猪沼果生态模式的试点。从去年开始,全市各地出现了种草养牛、种草养羊、种草养鹅、种草养鱼的新趋势,这既绿化了环境,又生产了绿色产品,成为绿色农业的新的增长点。市提出“发展绿色银行,建设生态家园”的口号,发展意杨产业。今年该市栽植意杨360万株,人均植树15株,到处可见成片的意杨林。该市官塘乡的一个个体大户投资1000多万元创办了天森木业有限公司,走出了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四)中介组织不断壮大,“订单农业”发展迅速。随着我市各类中介组织不断发展,经纪人队伍日益活跃。全市有10万经纪人常年活动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市1万经纪人活跃沪、宁、杭,每年销售农产品交易额在5亿元左右,仅农民经纪人拥有的手机就有8000多部。县成立12个专业农业协会,其中畜禽产业协会无锡办事处每天宰杀销售的生猪达100多头。县舜山乡林桥村从事苗木销售的经纪人有50多名。年实现苗木销售收入200万元。产品远销到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的苗木生产。目前,该村的苗木生产已由过去的不足500亩迅猛发展到现在的3500亩,150多个品种,90%的农户从事林业生产,5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相当一部分农民住进了楼房。这里已经初步建成了林木葱茏、繁花似锦的绿色家园。更为可喜的是,“订单农业”发展迅速,仅今年的春季生产,全市已落实订单生产面积100万亩。县已签订各类“订单”12万亩,其中棉花6万亩,优质稻2万亩,蔬菜多亩,乌皮青仁大豆5000亩,山芋、玉米2万亩,全市“订单农业”带动农户30多万户。
(五)抓住农业产业化的“牛鼻子”,大力培育和建设多种形势、多种经济成份的“龙头”。发展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必须抓住不放。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快“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建设。一是改造老的,如奶业有限公司、健民实业有限公司;二是创办新的,如绿源食品公司、藩美食品公司、果丰食品公司、远达果酱厂、西王农工商有限公司、华怡食品公司;三是壮大大的,如华萃食品公司、华能人造板有限公司、同心集团、淮阳油脂化工集团;四是扶持个私的,如李家多酱菜厂、坝田榨菜厂等。
(六)因地制宜,加强农副产品市场建设。我市立足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开拓和建设农副产品市场,并积极创造条件培育生产要素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着“先有市、后有场、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抓好各类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的建设。市本级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扬子大市场。市女山湖的水产品市场依托100多个个体渔商,把本地水产品销售到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年成交量1万多吨,交易额2亿元左右。县藕塘镇利用周围盛产花生的优势,建立“皖东花生市场”年成交额达1亿多元,带动周围5万多农户生产花生。
(七)依靠科技,搞好服务体系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各地按照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在提高科技质量上下功夫,提供从良种、良法、信息到加工、包装、运贮、营销等一整套系列化的新技术服务。一是积极组织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市下达推广的五项牵动性技术和十项适应性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是积极组织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各地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职业学校、乡镇农技科教培训等阵地,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系统教育,并定期举办科技乡镇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培训,提高他们掌握适用新技术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同时,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三是加快农村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市本级和8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全市已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216个,年网上交易额达到7000万元。四是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广州、上海、西安、巢湖等地的经贸洽谈和农副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通过参展,年全市共签订意向性农副产品贸易合同59项,金额超过6亿元。
三、存在问题
农业产业的实施,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有效地推进了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带动了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总体实力的增强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总的来看,我市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农户动力不足。
2.组织化程度不高,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健全。
3.投入资金缺乏,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快。
4.农业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5.农业产业链延伸不长,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
四、下步打算
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农业新阶段变化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市“十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发展思想和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建设为突破口,从主导产业入手,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1.因地制宜,确立主导产业。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和我市优势,突出抓好一大基础产业和五大主导产业。
一大基础产业即粮油。以品种优质化为目标,到年,建成300万亩优质粮基地,120万亩优质油菜基地和100万亩优质花生基地。
五大主导产业即蔬菜、杂粮、林果、虾蟹、畜禽业,到年,实现:
⑴蔬菜产业:各类蔬菜发展到80万亩,瓜类、籽瓜80万亩。
⑵杂粮:脱毒山芋80万亩,鲜食、饲用玉米80万亩。
⑶林果业:建成100万亩工业原料林和40万亩经果林。
⑷畜禽业:饲养三元杂交猪500万头,山羊100万只和肉牛40万头,养殖家禽1亿万只。
⑸虾蟹业:重点发展青虾、河蟹等特色水产50万亩和50万亩稻田养蟹。
各地、各部门要围绕一大基础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全面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开发,尽快形成5条龙。各县市区也要根据自身优势,确定2-3个区域性主导产业。
2.下大气力建好基地。各地要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在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连片生产。实行一乡一品,数乡一片,发挥规模效应。城郊和主要干道沿路要建立蔬菜基地,定、凤、明等易旱地区要建成山芋、玉米基地,山区要建成工业原料林和经果林基地,全面推广三元杂交猪,明、天、全、南谯等沿河地区要建成水产基地。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五”期间,全市要形成10大经济实力雄厚、牵动性强、辐射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能人造板公司、粮油食品总厂、肉联厂、粉丝厂、淮阳优质油脂厂、西王绿环鸭、华萃食品、奶业公司、同心面粉、县棉种总场。每个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亿元以上,其中超过2亿元的要有2个。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产业布局,重点抓好3-5个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加工型龙头企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弘扬大包干精神,着眼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树立市场经济产业协作、开放经营的观念,突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城乡结合,内外联动,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一起上,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及其利益分配和分险防范机制,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到一个历史性新的阶段。
第二、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抓好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集中力量发展商贸流通、加工服务等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应与市场紧密相连,应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做到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发挥带动辐射作用。采取“改、招、盘、聚、创”等办法,建设好龙头企业。“改”,就是通过技改,把现有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到科技含量高、起点高、避免低水平重复;“招”,就是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办法,吸引市外资金、人才、技术,兴办各类独资、合资龙头企业;“盘”,就是把一些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中的有效资产,通过重组,盘活存量,将其投入到产业化经营中去;“聚”,就是采取鼓励措施,吸纳民间投资,创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创”,就是由政府各个部门筹资、领办、创办龙头企业。
第三、发展社会化服务,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推动作用。一是提供组织服务。协调理顺产业化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培育一体化经营的体制和机制。二是努力构筑市场体系。规划引导市场建设,扶持发展购销队伍,努力建设开放式、全方位、大跨度的购销信息网络,建立市场法制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三是积极发展各类中介组织。突出抓好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官引民办”、“官扶民办”。四是搞好科技服务。稳定农技队伍,加强农村服务组织建设,完善科技推广网络,强化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建设好农业科技示范园,把示范园建成品种开发、新技术推广的基地。五是围绕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加强农田水利、道路、电力、通讯信息入乡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四、加强对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领导。实施农业产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加强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市、县两级产业化指导委员会,应切实履行职责,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领导牵头,一项实施方案、一抓到底”的办法,明确目标责任制。强化部门责任。建立完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认真考核,严格奖惩。对产业(转载自 http://www.reader8.net,请保留此标记。)化经营突出的县、市、区、乡(镇)和部门,在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产业化经营进展不大的,予以通报批评直至采取组织措施。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大力扶持产业化经营。实施轻税减负政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大对产业化项目的投入,农业资金重点向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倾斜,实行“捆绑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