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调研报告 >

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2)

2011-11-30 
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的颁布,我国西部地区相继启动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不足、质量不高、校舍面积偏小、危房率高、图书达标率低等问题。西部农村地区仅有30%左右的中学和乡镇中心校建立了实验室,而绝大多数实验室的仪器配备尚不完善,利用率极低。据调查,近几年来按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人均经费,许多地方一直未能足额拨发到校,并且还存在地方政府挪用中小学杂费的现象,加剧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不足。

二、进一步提高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义务教育普及后,实施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已成为新的战略重点。进行质量监控,最重要的是国家要确立义务教育基准,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确保贫困地区学生享有真正的义务教育。应规定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生师比、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最低标准,制定改造低于义务教育国家基准办学条件以下学校的时间表。强化教育督导职能,建立国家义务教育基准监控体系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公示制度,完善经费监督与审计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预警,保障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

(二)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一是依法治教,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为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建立完整的、操作性强的“辍学”制约机制。由于各地面临情况不一,建议国家重新审视民族地区的“普九”政策,改进考核标准,制定衡量各地“控辍”工作的不同标准,帮助地方政府在真实的辍学现状的基础上作必要且可行的“控辍”努力。确保青少年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家长不得让其子女停学。三是对于特别贫困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可以试行分层组合方式,即增加“5+4”或“6+3”分流模式,让一部分急于满足生存需要的农民子弟在接受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时,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使单一形式的九年义务教育配套5年或6年基本文化知识教育加4年或3年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提高农民送子女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农村教育的适应性。

(三)改革农村教育课程设置,促进西部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向综合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一是课程目标要适应西部农村发展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反映农村教育特征的基本要求。处理好“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要符合西部农村教育要求的课程形态和教学模式。二是课程体系要适应西部农村社会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将职业教育的内容逐步纳入教学之中。三是合理设计各种课程类别及其比例。重点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农村教育课程设置,要根据不同教育层次、类别,划分文化科学和技术或职业教育课程的比例,每一类别都兼有两种课程;以分科课为主,适当设置综合课;以必修课为主,适当设置选修课。

(四)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发展。一是改善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教育投入重点向西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硬环境的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优先提高农村及偏远地区教师待遇,改善生活办公条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农村教师职称晋升、住房、子女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建立东部和西部、教育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城乡之间教师交流机制。对到西部交流任教两年、考核合格的东部地区教师,应在职称、工资等待遇上给予优惠。西部地区还应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高水平的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轮岗,并将是否履行过这种义务作为评定职称的条件。三是完善教师编制核定办法,适当增加西部农村地区教师编制。应按照现有在校学生数以及校点布局、班级数、班额度及课程变化,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标准。对于西部农村地区新增加编制教师的工资,应由中央政府拨付专项资金解决。四是改革教育人事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格限制农村教师的准入制度,完善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准入制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将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安排在一线任课。大力推行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度和结构工资制,完善激励机制。五是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建立以县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为原点,以片重点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为基点,以完全小学为散点的师资培训网络,并定期对各校的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进行考核评估。

(五)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工负责、责权明确、运行规范、稳定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制度,逐步实现农村教育的办学主体由地方转向中央。建议中央政府负责发放教师工资,拨付公用经费,经费投入约占65%;由省级政府负责建设校舍和学校设施经费,经费投入约占20%;地市级政府负责配仪器、保设备、添置图书资料,经费投入约占10%;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负责维护学校设施,经费投入约占5%。对于西部特别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投入可以试行完全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不再要求贫困地区配套资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