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交以来,我们始终把中欧关系作为对外关系的战略重点,始终希望同欧盟做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尽管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中国对中欧关系的战略定位不会改变,对中欧互利合作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对中欧长期友好的信念和决心不会改变。从政治上看,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没有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这是中欧友好合作的重要基础。中欧都主张世界多极化,支持经济全球化,维护文明多样性,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消除贫困等全球性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欧团结合作不仅有益于双方,也有益于世界。
从经济上看,双方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互补性很强,发展中欧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欧盟可以为中国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优质产品,中国可以为欧洲的资本、商品、技术、专利提供广阔市场。中欧之间有竞争,但合作的前景更广阔。
从文化上看,中欧文化博大精深、各具特色,在许多方面可以互学互鉴。中欧文明都是由多个民族、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都具备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优秀品格。中欧文明几千年的交往,对彼此都是一种丰富。“东学西渐”为欧洲启蒙运动送去了灵感,“西学东渐”也对中国和东方国家的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欧文明应继续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从中欧的地位看,作为两支处于上升中的重要力量,双方加强合作具有战略意义。欧盟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是世界上独立的一极。随着《里斯本条约》生效,欧盟的整体实力将更加强大。尽管目前部分欧盟国家经济面临一些困难,但这是暂时的。欧盟拥有强大的实体经济、雄厚的科技力量、坚实的人才基础,完全有能力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我们对欧盟的发展充满信心。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不同,中欧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这是正常的。关键是要用积极的、发展的、辨证的眼光看中国、看欧盟、看中欧关系。为了推动中欧关系沿着成熟、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必须始终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互尊重。中欧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历史遭遇各不相同,相互尊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相互尊重,双方才能超越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发展平等的伙伴关系。中方尊重欧盟各国人民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也希望欧方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中国人民的自主选择,共同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相互信任。中欧之间存在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于缺乏理解和信任。我们希望欧方能真正相信中国的发展对欧盟各国是机遇而不是挑战,这样才能把互信的基础打得更深厚。我们之所以要求军售解禁和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实质上也是相互信任的问题,希望欧方早日做出正确的政治决断。
平等协商。中欧之间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一致。只要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分歧就不难处理。目前,中欧对话和磋商机制达多个,完全可以把我们合作中的问题处理得很好。即使一时解决不了的,也可以从长计议。
互利共赢。中欧关系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只要全面深化互利合作,扩大双方利益汇合点,不断丰富和充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就能把问题解决好,就能获得双赢的结果。
女士们、先生们:
明年是中德建交周年。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四十而不惑”,这就是说中德关系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发展中德关系,对双方有利、对欧盟有利、对世界有利。德国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一书中说,“我们双方都各自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中国的邓小平先生也曾说过:“欧洲和亚洲实际是一个大陆,你们在西边,我们在东边,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因素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只要我们始终抱定互利友好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潜心耕耘中欧友好这片沃土,我们播下的友谊种子就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我们的互利合作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