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net/data/
村文明新风工作目标,明确具体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保证乡风文明有人来抓。二是统筹调动各方面力量,以城促乡,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继续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使“三下乡”真正变成常下乡,让农民群众在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中学习文化、接受教育、获取信息、娱悦身心、陶冶情操。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回到农村自主创业或挂职当“村官”,充分发挥他们文化技术和文明素养较高的优势,积极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风文明中起着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城镇与农村教师的双向交流制度,特别是提倡县城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挂职锻炼,支持乡村教育,传播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推动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引导,促使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建议在我县农村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村庄”、“无毒村庄”和“文明村庄”等活动,大力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庄”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包括农村倡导“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荣辱观念和文明意识来抵制歪风邪气;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我约束,摒弃不良习俗,逐步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弘扬农村特色文化。
四是要搞好试点,典型示范,扩大宣传效果。要精心选准试点村庄,并确保取得实效,让群众看得见成果摸得着实惠,通过老百姓亲身经历或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现身说法,扩大宣传效果,使乡风文明在农村扎下根。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加强尊老爱老教育,开展评选“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倡导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让文明观念扎根全县农村,四处开花结果。
三、加快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县“村容整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环境氛围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村容整洁”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心工程,因此,要加快我县文明生态村建设步伐。
1、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因村制宜做好先期规划工作。要坚持规划先行理念。只有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真正把规范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才能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当前我县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较为低下的现状,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规划工作要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建议在近期内拟订全县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以西线高速公路和海榆西线海口至金江沿线的村庄为重点,继续向革命老区村庄及红色旅游村庄倾斜,向“矛盾村”、“问题村”,“上访村”延伸,提高文明生态村的辐射作用,扩大影响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使文明生态村在我县从生根发芽到全面开花。
2、加大宣传,多元投入,构筑联合创建格局。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各宣传媒体(如《澄迈要务报》、县电视台和县广播电台)、各种宣传载体(如宣传栏、横额标语)以及各种宣传活动(如文艺演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宣传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目的、意义、内容和途径,特别是要宣传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资金投入上,坚持以群众自筹为主,各方积极投入的方式,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构筑出城市支持农村、全社会共同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良好格局。
3、选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切实做好“三化”,一是搞好道路硬化,加强村道的硬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行路难的问题;三是搞好街道庭院的净化,做到“人有厕、猪有圈、牛有栏”,切实解决好当前我县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整治好村容村貌;二是搞好村庄绿化,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这三项工作首先要以道路硬化为突破口,踏踏实实做好净化和绿化工作,稳步推进,逐渐提高村庄的档次和品位。
4、提升内涵,突出宗旨,强化“生态”和“文明”这个核心和灵魂。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良好的文明观念和生态意识,不能仅满足于村道的硬化和其它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更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的软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经常组织文艺和科技下乡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5、严加管护,强化监督,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完善管护机制。在对村内环境整治和卫生管理上,引入责任管理制度,实行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包街、包片、包户的方法划分责任区,农户包自家房前屋后的管理制度。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建议将对文明生态村的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起县、镇、村三级监督机制,对管护情况进行考核排位并进行必要的奖罚,表扬先进,鞭策落后。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建议把文明生态村管理制度写入村规民约当中,并在村中明显位置张贴公布,使村民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从而形成群管群护的长效管理格局,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创建成果。
四、加快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促进我县农村“管理民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
民主是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则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逐步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不断推动我县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管理民主”。
1、坚持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因此,笔者建议在全县农村开展创建“和谐党支部”活动,抓好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不断增强我县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继续巩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习贯彻新党章,学习《江泽民文选》和总书记《序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要结合我县各村实际,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使党员干部成为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建设事业,如文明生态村、沼气池推广建设、退耕还林等工作的宣讲员和示范者,言传身教,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2、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切实实现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和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逐步健全在农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在农村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可以在不违背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因村制宜地制定“村规民约”。对事关农村利益的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议”,由全体村民“公决”,实现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民主权利,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另外,有关部门要积极深入我县农村开展“法律进乡村”等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