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贯彻意见》(县委发61号)精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面加快我县农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各中小学,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9、多方协调,确保教师各项培训经费逐校到位,全系统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50万元。
以上工作由县教育局牵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参与实施。
(三)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全面完成省市要求的“每个乡镇有1个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卫生所,每个卫生所有1个专业人员从事本村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硬件设施配套建设任务。
2、严格实行卫生工作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组织开展一次全县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培训班,参训率确保达到95%以上,使全县所有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个体诊所等从业人员都必须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合格资质持证率达到100%。
3、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完成中专学历教育80人以上,大专学历教育80人以上。组织36名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选送10名学科带头人到省内外进修学习。
4、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卫生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每村1人),年度考核合格,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发放定额劳务补助。
5、通过全省“5000”名医护人员招考,为全县基层卫生院充实一批医护工作人员。
6、做好全县卫生人才建设工程的自查总结工作,撰写总结报告;进一步完善各类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建设工程长效机制。
以上工作由县卫生局牵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参与实施。
(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智力援助工程
1、大力开展科普示范乡村创建活动,创建邵寨、百里2个市级科普示范乡(镇);创建8个市级示范村;在独店、什字、朝那等乡镇抓建县级科普示范村(点)20个,培养科普示范户800户以上,其中典型示范户20户以上。
2、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鼓励支持科技人才赴外进修学习,引导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各类研讨交流活动,更新知识结构,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全县农业科技人才总数达到200人以上。
3、深入开展科技“三下乡”、“科普之春(冬)”、“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全年开展主题科普宣传10场(次)以上,科普报告会2场(次)以上,每乡镇开展科普宣传2—3场(次)以上。
4、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主导产业开发,以创建经济利益共同体为突破口,根据农民需求选派“科技特派员”90名。
5、加强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力度,年内申报并争取立项农业科技项目2个,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6、适当放宽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条件,对在乡镇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时,免于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考试。年内推荐上报省、市评审各类专业技术任职资格280名,其中副高20名,中级80名,初级180名,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3400名。
7、考录40名乡镇机关公务员,选拔23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工作,担任村(社区)主任助理,纳入乡镇干部管理范围,占用周转事业编制;选拔15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安置10名市上选拔的“三支”服务人员在我县事业单位工作。逐年扩大少数民族选调生的比例,增加向少数民族乡村分配选调生的比例。
8、根据全县工作需要,分配国家统招应届本科毕业生150名左右,为乡镇畜牧站考录工作人员10名左右;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全省5000名教师、5000名医务工作人员的招考录用工作,力争录取100人左右。
9、为教育、卫生、畜牧、林果、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引进急需本科以上毕业生20名,选派15名优秀专业技术人中进入高等院校进修学习。
10、向省、市申报1-2个项目作为甘肃省高级专家对口帮扶项目,配合市上完成国外智力引进工作。
11、培训农业管理干部、星火科技带头人、星火致富能人、乡镇企业技术骨干等1500人,全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达到3500人。
以上工作由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农牧局、县卫生局、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科协参与实施。
(五)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及劳动力培训工程
1、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其中:种养加能手700人,农村技能型人才700人,绿色证书培训500人,农民工培训1500人,科普性实用技术培训1.7万人。
2、完成以有就业意向的中青年农民和初中、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两后生”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培训内容主要为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后输出率达到85%以上。
3、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参加职业技术鉴定,年鉴定人数达到300人。对农村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组织开展技术职称聘审工作,年聘审30人以上。
4、新建农村劳动力示范性培训基地2个。
5、建立农民工培训人才资源库,做好农民工培训信息服务工作,定期调查公布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以上工作由县农牧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扶贫办、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县供销联社、团县委、县妇联、县工商局、县财政局参与实施。
(六)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加大乡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年内新建6个乡镇文化站,50个村文化室或农家书屋,实现13个乡镇均有综合文化站,并配齐文化专干,80%的村有文化室或农村书屋的目标。
2、持续推进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5乡镇建成文体活动站,10村建成省甲级篮球场,“一村一场。“一乡(镇)一站”、“ 一村一场”(篮球场)率分别达到100%、25%以上。
3、加强乡镇、社区文化专干和农村文化人才的教育培训,举办乡镇、社区文化专干、农村文艺骨干、文物管护等培训班,培训农村文化人才60名,培训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名。
4、开展“全县优秀文化辅导员”、“优秀文化志愿者”和“民间艺术大师”评选活动,全县评选文化活动先进个人20名。
5、制定《**县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办法》,组建“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委员会”,对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做出贡献或有特殊技能的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进行职称评定。
6、培训基层“村村通”工程技术人员和电影放映人员20名。
以上工作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体广电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参与实施。
(七)农村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选送1-2名优秀干警到市直政法部门挂职锻炼。2、选派5名乡镇政法干警到县级政法机关挂职锻
炼。
3、举办1-2期业务培训班,培训业务人员150人以上,开展业务比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提高动态环境下打击、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能力。
4、集中培训业务骨干20名,培训基层政法干警40 名(公安派出所干警23名,法院审判人员3名、人民陪审员3名,司法助理员11名),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天。
5、完成学历再教育30名。
6、全面推行法律职业资格任职制度,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政法干警参加司法考试。
以上工作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参与实施。
(八)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1、培训少数民族乡村人才300人,其中:种植能手80人,养殖能手80人,农民工80 人,经营能手40人,乡村教师、医生20人。
2、少数民族人才库总数达到150名。
3、民族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达到15名。
4、“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向民族乡村分配2名。
5、少数民族职业教育人数新增50名,实现就业35人。
以上工作由县委统战部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农牧局、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参与实施。
三、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涉及部门多,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强化领导力量,安排专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制定工程年度实施计划,采取得力措施推动年度各项任务的落实。县委人才办和各工程实施牵头部门都要建立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工作计划落实。
㈡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完善“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投入机制,建立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农村人才开发投入体系。继续实施各类农民培训项目,进一步整合涉及农村人才培养的各类资金,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争取县财政预算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于农村人才开发、引进、教育培训和各类人才表彰奖励。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农村人才培养、发展农村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并依法享受相应权利。
㈢创新工作形式。不断创新工程载体,努力开展六项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内涵,推进工程不断深化。“六项主题活动”即:推出一批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示范基地,组建一支农村主导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团,选派农口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包抓一批农业产业示范点,开展一次县级领导联系骨干人才集中活动,开办“**人才风采”电视专题栏目宣传一批工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表彰一批农村优秀拔尖人才和党员致富带头人。
㈣强化督促检查。各子工程牵头实施部门要制定“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考核办法,每半年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自查验收,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程进展情况,查漏补缺,整体推进工程实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报告制度,于6月中旬和12月上旬,将本部门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情况上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及时报送工程实施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以便掌握情况,加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