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调研报告 >

政协视察工业经济情况汇报(2)

2011-05-31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加快全县工业发展步伐,县政协紧紧围绕我县“重点工程推进年”中心工作,结合县政协今年“创新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底;五是新上项目、改扩建项目涉及的占地、资金成为项目发展的瓶颈;六是交通滞后、原料紧缺、一些水泥企业矿山手续难以办理,已经给部分支柱产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鉴于我县工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视察组认为,必须立足我县县情,扬长避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智决断;必须突出市场导向,开拓进取;必须树立超前意识,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指导思想,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标志,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我县县域经济要实现强盛,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如果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撑,则农业没有出路、农民没有出路,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也难以实现。目前我县还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全面加强工业化,才能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非农劳动力转变,才能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只有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把加快工业经济提速、扩张、上档、增效作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优先目标,才能较快地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广泛运用各种舆论媒介宣传“工业强县”战略思想,凝聚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惠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使我县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现工业经济“六个转变”
1、在总量扩充上下功夫,实现由量小低效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作支撑,应积极把握好一个量的问题、一个效的问题,把培育产业集群、企业集团纳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战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植一批大产业、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以达到工业总量高、效益好的目标。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可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要立足科学发展,抓住太原老工业基地改造、太原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和太原北部经济隆起带规划发展等良好机遇,以太原工业新区建设为切入点,在园区产业引进上要全面衡量、科学论证,重点发展能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产业;在园区建设标准上,大视野规划、高标准起步、规范化建设,提高发展层次和集聚能力;在园区服务功能上,建立以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为主的服务体系,为园区快速发展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在园区建设运作上,举全县之力与依靠外力相结合,走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建设路子。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一批缴税过亿元的大型产业带和大企业集团。
2、在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实现由原始粗放型向集约精细型转变。我县的工业近年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五个产业板块,但总体来讲,还没有真正摆脱产业原始、经营粗放的局面,“小、旧、低、粗、散”的情况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还存在,“高、精、特、新、聚”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因此,应进一步建设好载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产业块状集聚,提高工业集中度,实行集约化发展。以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和相对较低的投资运营成本,在扶持好、装备好现有工业板块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高产业辐射、高经济回报的企业来我县扎根、创业、发展,使我县的工业产品、企业、产业能够在集约精细上迈出更大步伐。
3、在环境改善上下功夫,由环境污染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视察中发现,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环境意识淡泊,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做的不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引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构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围绕在县“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构建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资源开发与保护,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整治环境污染,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以及“期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县城大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要达到300天以上;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2005年的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0.04吨以下);“三同时”审批率、执行率要达到100%”的目标,把发展循环经济与推进清洁生产、“抑黑促绿”结合起来,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对落后生产工艺依法淘汰,土小企业严格关停取缔。对不符合占坚决执行“绿色高压线”,新上项目严格坚持“三个不批”。以“减排放、调燃料、控扬尘”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绿色转型、维护环保”相关活动,推出重污染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典型,严格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特别是对金属镁、铝冶炼行业中的“工业三废”进行详细化验科学分析,提出合理处理转化办法,坚决防止其对当地空气、水资源造成严重损害,影响长远发展。同时加强小型企业的环境监管,从厂容厂貌的绿化、美化、工业“三废”的处理作出严格要求。
4、在产业升级上下功夫,由单一初级型向链条延伸型转变。我县的企业由于历史沿革和地理特点等原因,目前传统型、资源型居多,产品初级、品种单一,关联度不高,带动性不强,缺乏下游产品、终端产品,不少企业片面追求短线效益、一次效益,在追求长线效益、附加效益上动的脑子少做的文章少,在水泥、金属镁。我们应在三兴、龙辉等企业在综合加工、延线生产方面开好头、起好步的示范带动下,倡导全县企业尽可能地嫁接新的技术,引进、开发下游产品、附加产品,挖掘生产潜力,延伸工艺流程,在生产链条上体现出精深加工,使产业升级、产品上档,特别是水泥、金属镁等行业更应该在这方面加以重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市场需要并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的开发下线产品,以实现产品系列化、效益最大化,积极推动我县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5、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由传统经验型向知识科技型转变。
发展是企业的主题,创新是企业的核心。我县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个,民营企业125家(包括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创新上下的本钱少、工夫少,单就企业管理体系、生产体系而言,学习创新很不够,还没有完全与市场经济接轨,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型企业则更谈不上,引用传统,活力缺乏,后劲不足。龙辉煤气化从管理层面到产供销层面,员工人手一到两本管理经营方面的书本,组织学习,定期考试,营造出不断学习、积极创新的氛围。企业不论大小都应向龙辉煤气化一样,从学习入手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思维,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创新产品定位,特别是政府也应自上而下加强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和服务,切实实现工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方式方式由传统经验型向知识科技型的转变。
6、在服务优化上下功夫,由政府管理被动服务型向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型转变。我县软环境建设尽管日趋好转,但还有许多工作不到位,新老企业在办理各种手续中,还处在有求于部门的阶段,特别是新上项目在确定落户我县后,有关部门应主动热情地服务,否则有些项目就会落户到其它地区。优化环境不能说在口头上,要落实在具体实践中,要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减化程序,及时办理,服务在前,重心下移。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强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企业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充实县科技顾问团的力量,把智囊团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要在我县坚持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参加的每月或每季或每半年的工业经济分析、协调例会制度,分析走势,研究对策,协调工作,当好保姆,解决问题。
就今年我县项目而言,新建、扩建项目共16个,受土地、资金等问题的影响,到目前为止项目进展情况不容乐观。企业占地问题的解决,一是要紧紧抓住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打造北部经济隆起带这个机遇,积极争取土地的科学规划和专用指标;二是整合土地资源,把现在关停企业或者其他闲置土地作为新上项目的建设用地,采用购买、入股等形式,把新上项目“ 嫁接 ”过来。资金问题的解决,要引导企业积极融资,解放思想,拓宽渠道,通过合作、合资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要鼓励成立担保公司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另外,公路设施滞后是当前制约水泥建材园区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北白、南白、铁猫、广厦等水泥企业在完成技术改造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量也将大幅度提高,仅广厦水泥集团年运送吞吐量将接近200万吨,致使原本就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 大盂至南白 ”的公路更加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希望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尽快协凋解决好“南高庄——辛庄村——北白村——南白村”公路建设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使该项工作尽快落到实处。对于水泥企业矿山手续不好办的实际问题政府也应组织有关部门设法帮助解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