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投入使用。4.实施区划调整,达道湾已经成为空间广阔、功能完善、发展潜力巨大的新经济区
一是通过区划调整,达道湾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发区原有规划面积为47.8平方公里,通过区划调整,开发区面积增加到105平方公里。开发区成立四年半以来,原有规划区域仅剩几个未动迁村屯在今后两年可以利用。一区两镇整合并入后,开发区地域范围向南扩至杨柳河,可利用空间增加了30多平方公里,完全可以满足开发区今后五年招商引资对空间的需求。在全市四个城区、四个经济区中,达道湾开发区是可利用空间最大的开发区。
二是通过区划调整,达道湾赢得了更加丰富的区域功能。达道湾开发区最初成立的时候,只是一个面积23.61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在划入四达物流园区后,开发区有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职教城、体育中心和会展中心又为开发区提供了社会事业功能。区划调整以后,开发区的社会事业职能更加完善。在全市四个城区、四个经济区中,达道湾开发区是唯一一个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功能都很完备的区域。
三是通过区划调整,开发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区划调整后的达道湾开发区,包括原达道湾工业区、达道湾镇、宁远镇、宁远工业区和鞍钢主厂区,全域范围内共有工商企业2908户。其中,工业企业798户,商业企业211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39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全市四个城区、四个经济区中,达道湾开发区的经济总量位居第一。
5.全面开展机关文化建设,管委会机关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管委会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建立了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机关规范化管理各项制度,机关管理走上制度化、正规化轨道。一是制定出台了管委会《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办公文明准则》,通过学习贯彻《规范》和《准则》,管委会机关全体人员在服务意识、学习能力、接待礼仪、工作纪律、公文水平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二是参照企业形象策划的理念,推出了开发区形象标识,并广泛应用到开发区对外宣传的各种媒介上。三是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重点,机关党建活动取得新成效。机关党支部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举办的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扩大了全体同志的视野,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机关的凝聚力。
二、“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
“十二五”是达道湾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市委提出的鞍山“十二五”各项战略目标中,世界级的精特钢及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全国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中国东北钢铁物流中心都坐落在开发区,达道湾已被赋予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认真贯彻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的部署,科学规划、全力推进达道湾开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开发区“十二五”发展总体目标
达道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抓住两大机遇,打造一个基地,实现三个突破”。“抓住两大机遇”,即抓住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鞍山区划调整两大机遇。“打造一个基地”,即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原材料优势,做强做大钢铁及深加工产业,打造世界级的精特钢生产和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实现三个突破”,即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达道湾新城建设的新突破;申办国家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跻身省内开发区前三名,步入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实现经济总量的新突破;稳步实施城市化,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实现和谐发展的新突破。建设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幸福的鞍山西部新城区。
2.主要经济指标
“十二五”末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年均递增38%,比“十一五”末期增长4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口径)达到50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0亿元;规模以上商业企业户,第三产业增加值20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0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到0.71吨标准煤以下。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继续围绕项目核心,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1.主要经济指标安排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亿元,同比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同比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128%。引进总投资超50亿元项目1个,超10亿元项目5个,超5亿元项目10个。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亿美元,同比增长69%。
2.以大企业为主攻方向,进一步优化项目结构
以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地区为主要招商区域,以国际知名企业、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500强为重要招商对象,以上门和点对点为主要招商方式,把招商主要精力放在大企业、大项目上,抓大放小,把达道湾开发区打造成为知名企业和大项目的聚集区。重点推进美强集团不锈钢复合材料项目、中冶京诚冶金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台湾春雨集团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中化集团h酸项目加速落地,推进中钢集团煤焦油深加工系列项目、宁夏紫荆花纸业集团高档生活用纸项目等开工建设,形成钢铁深加工、钢铁装备、煤焦油、生活用纸等在东北乃至全国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重点产业集群。
3.完善各项软硬件服务,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硬件环境。完成30万平标准厂房主体施工,实现中介大厦、总部大厦封顶。新开工建设红旗东街南延至千山西路、共荣街东延至解放北路、通达路南延至人民路等道路、快铁西街鞍刘路至鞍旗路段和千山西路至人民路段,新建跨西大沟两座桥涵。完成工业燃气配套项目。二是充实项目队伍,进一步优化审批环境。建立项目手续办理调度制度,针对大项目采取一对一方式,协调帮助企业加快办理项目立项、修规、环评、土地摘牌、建设施工审批、水电配套等各项手续,使入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建成投产。三是完善主导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结合钢铁深加工、化工新材料、光电和现代服务业的行业特点,针对符合产业导向的大项目,进一步细化土地、税收、规费、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项目的引荐人员给予重奖。
4.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
2011年是区划调整后达道湾开发区全面接管各项社会事业的第一年,在保证各项社会事业平稳交接、平稳过渡的同时,围绕建设和谐达道湾这一主题,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制定达道湾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规划好今后五年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事业的发展。加快回迁房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化。进一步完善学校、卫生院、卫生所、计生服务站的设施。实施运粮河防洪改造工程。做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在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上,要敢于加大投入,适度超前发展,让开发区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5.健全机构完善机制,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
开发区由过去只有部分经济管理职能的单纯经济区转变为现在具有全面社会管理职能的综合经济区,必须适应新形势,理顺和完善管委会各项服务管理职能。
一是加强党工委职能建设。全面加强开发区组织人事管理,强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强化镇村两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发区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机关党组织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加强对开发区工会、共青团、妇联、人民武装等团体和部门的领导,做好宣传、统战工作。
二是加强社会事业管理职能。理顺民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残疾人、老龄等各项社会事业的管理职能,衔接好对上与对下的业务指导关系,实现各项职能的平稳交接。
三是加强开发区经济管理职能。在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强化对入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向上争取设立安全生产管理、统计、土地与拆迁管理、农业经济等机构,全面完善各项经济管理职能。
四是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重大案件领导包案制度、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同志们,2011年既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区划调整后达道湾开发区进入封闭运行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达道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寄予厚望,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发展为己任、以项目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只争朝夕、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建设经济发达、和谐幸福的新达道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