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某办事处建设两型社会调研报告一、城中“两型社会”建设现状城中街道办事处地处应城市中心城区,国土面积27平方公里,现辖十个社区、五个行政村,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村投入64万元硬化了3600米的中心公路两旁的下水道,改造了村委会办公楼办公环境,修建了市水泥厂至范河小学全长1.6公里的通组公路。保丰村、范河村通过招商和租赁的形式盘活了村砖瓦厂、包装厂、膏粉厂等8家企业,年增利税150万元。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增收的能力。办事处投入35万元对5个村的泵站进行了整治,更新机组2台套,维修机组5台套;与市电力部门合作,安装农业用电磁卡电表30户;组织范河、周陈两村清挖沟渠3000余米,确保近4000亩农田旱涝保收。
二、城中“两型社会”建设存在的不足
1.思想观念还有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遵循的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全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2.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服务企业环境还有待加强
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偏少。
二是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有机械制造、医用包装、石膏建材、农业肥料、油品加工五大产业优势,但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相当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从服务企业环境来看,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制约,经济发展软环境依然不优。
3.农村基础设施、结构、环境还有待改善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老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
二是农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做好农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农村环境有待整治,要以“村镇清洁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三清三建”工程,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建通户路、排水沟、水泥禾场,改变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打造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力度还有待提高
一是在企业层面还要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是在区域范围内要加强关联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的互助合作,构建生态工业网络,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努力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循环系统,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循环。
三、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路
1.着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办事处要在进一步完善前几年招商引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战略招商。一是要突出“五大产业”和“两园一城”的优势做文章,对接战略投资者,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依托其市场、技术、管理、资金优势,把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集群。二是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武汉市等重点区域,特别是要抓住应城融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机遇,继续走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差异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与武汉工业配套、农业入市。做好产业对接,要按照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相互依存的要求,主动承接武汉市的辐射,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的相关产业,引进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品牌、高就业、高回报的企业。三是要继续采取“以商引商、回归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四种办法,活化招商形式,在引资总额和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有更大突破。
2.强力构建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调整生产布局
一是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结合我处实际,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要继续围绕“菜篮子”工程,重点抓好肖湾、国光、周陈、长湖5000亩精细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节约使用土、肥、水、电、种、药等投入要素。
二是继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加大保丰、范河试点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工程。
三是高标准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和松林岗林果基地。要抓住应城市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契机,通过招商形式,建设松林岗林果休闲农庄,同时做好0.5万亩低产林改造。
3.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一是继续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一票否决”。抓好“五小”企业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坚持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倡导节约能源、资源,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二是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引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尽可能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自行消化和循环利用自身排放的废弃物,从源头上削减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三是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计,培育清洁生产意识,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推行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物料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功能
一是着力实施一批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渠化工程,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重点抓好光明社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光明大市场蔬菜和水果市场重建工程、范河铁路桥人行道维修加固工程、新河社区自来水管网增容工程、汪家台一二三路改造工程、县河堤保丰至范河段硬化工程、保丰新村建设工程、城中中心福利院改造工程。
二是落实小环卫清扫制度,搞好与大环卫的衔接,确保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天保洁。进一步完善战线包街、门前四包的全民参与机制,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充分发挥群管群治的作用。配合市直各部门,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城区市容管理、规划管理、物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整合光明大市场、光大家俱建材市场、大都商城等主要物流市场资源,加速形成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依托城区优势,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星级宾馆、中介服务、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繁荣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