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工作计划 > 其他工作计划 >

浅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措施(2)

2010-09-19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浅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措施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绩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只有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评价内容,解决好评价什么的问题,才能使评价有的放矢,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实际;同时,领导干部也明确了作为被评价对象的受评内容,从而有了努力方向,群众也才能以此来观察、鉴别、监督领导干部。在突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基础上,在合理设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数字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的前提下,按照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来设置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在具体操作中,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的成果;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其次,要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主体。由谁来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是评价干部政绩的基础环节和首要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主体,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发扬民主,合理确定群众参与的范围。这里所说的群众,是包括各级相关的领导在内的、各个层面参加的群体,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这种社会评价主体的设置,不仅可以有效克服干部政绩评价只由上级组织和上级领导说了算的弊端,较好地解决干部政绩考准评实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干部切实注重社会影响和群众公论,促进各级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三要制定更加科学有效运用考评结果的制度和办法。科学评价干部政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干部实施择优汰劣和管理监督。考评是手段,考评结果的有效运用才是目的。要将政绩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监督管理的全过程,要制定考评结果运用的有关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否则,考评与使用管理相分离,再好的考评体系也毫无意义。把考评结果与干部的奖惩、升降去留紧密联系起来,褒有章,贬有据,让干部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同时,这种能上能下、奖罚严明的评价结果使用办法的执行,有利于激励干部去创造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必须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不断拓宽选人用人的范围和渠道,改进选人用人的方式,形成就德才论干部、以公认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一是要创新干部选拔形式。打破单一的选人用人方式,把“自我荐才、赛场比才、群众举才、伯乐相才”有机结合起来,看资历但不唯资历,讲台阶但不抠台阶,引导干部比能力、比德才、比贡献,营造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人才选拔环境。二是要扩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范围,逐步提高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党政机关在调整充实内设机构中层领导干部职位时,除规定不宜竞争上岗的职位外,一般应通过竞争上岗方式产生。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严格条件,适度降低委任制比例。三是要健全完善干部“能下”的正常退出机制。近年来,我县在干部“下”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先后出台了《关于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试行办法》、《党政领导干部免职、降职试行办法》等文件。但从实践来看,“下”的阻力仍然很大,渠道还不够畅通。因此,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把任期制作为干部“能下”的首选制度安排。二是要着力构建组织考核、领导评价、群众评判、舆论监督相结合的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认定机制,在内外系统整合、环节系统衔接、方法系统配套上下功夫,加大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三是采取降免、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岗学习、提前退休等方式,疏通干部“下”的渠道。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