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工作报告 >

某省产能过剩情况的调查报告(2)

2010-09-15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某省产能过剩情况的调查报告江苏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威胁日见增强,部分行业如钢铁、纺织、水泥和石化等供过于求。长期的产能过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原因借助外力压迫国内优质产能空间;三是我省正处于重工业化阶段,重工业增加值2倍于轻工业,而重工业在投资与形成产能之间时滞较长。
二、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影响
(一)当前我省五大行业银行信贷资产情况。
2月末,全省五大行业贷款余额达2924.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7.86%。从统计数据看,当前五大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基本稳定,并一直处于双降中。末全省五大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52.722亿元,比末下降54.51亿元,不良率下降8个百分点,但这并非得益于企业经营情况好转后的还款能力增强,而是主要得益于贷款核销和剥离,初仅工行江苏分行就政策性剥离270.94亿元,使江苏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下降2个百分点。如果剔除剥离因素,上述行业贷款质量不容乐观。根据对淮安市的典型调查,末淮安市钢铁、纺织、电力三个行业不良贷款额合计4.26亿元,比年初增加3个亿,不良率11.41%,比年初提高7.62个百分点,尤其是纺织业末不良率更高达40%,当地政府拟破产的5户企业中3户为纺织业企业。
(二)筹资渠道狭窄,贷款集中度过高。
五大行业投资的资金来源除利用外资和发行债券外,主要依赖国内贷款,且集中度不断提高,潜在风险持续增强。如末吴江纺织业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1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5亿元,信贷投入占比为50%,单个企业贷款总量聚集度也较明显,鹰翔、恒力、盛宏3家重点纺织企业末贷款余额合计51亿元,占比全市贷款的13.4%,单个企业最大信贷总量超过40亿元。
(三)信贷收缩时存在“一刀切”现象。
国家宏观调控以来,省内各主要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前期信贷放大所隐藏的风险,并结合各行自身内部改革的机会采取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信贷资产风险加以防范:一方面对钢铁、水泥等行业整体关注,授权授信权限上收,贷款评估发放更为严格,对盈利能力不足、产品以低端为主的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另一方面关注企业各类信息尤其是信用信息的收集。但在信贷收缩的同时,存在忽视个体差异而“一刀切”的现象。以钢铁业为例,国有商业银行增量贷款权限普遍上收总行或分行,并加速压缩存量贷款,即使我省重点优质钢铁企业沙钢集团贷款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截止5月末,沙钢本外币贷款余额93.36亿元,同比下降1.4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更同比下降1.5亿元。
三、对通货紧缩等方面的影响
无论是前期投资的消化,还是各深层原因的应对都需要一个艰难的反复的过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将在全国和省内持续存在,但目前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是暂时性、阶段性现象
1.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二者互为因果,即产能过剩压力带来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产业升级过程中新旧产能的并立使一定时期内产能过剩存在加剧的可能性。如果政府有形的手缺位或者疏导失误,市场极有可能失效。
2.与通货紧缩的关系。长期性的供给过剩无疑会给产品价格以强烈的向下压力,但这种压力是否转化为现实的通货紧缩则更多的取决于:一是前期因价格传导不畅而滞存在工业品价格里的原材料上涨压力如何释放;二是未来我国我省城镇农村居民名义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实际收入的偏离程度;三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否可以扭转外汇持续流入、央行被迫放大货币供给的局面;四是国际油价等外生性因素是否渐趋稳定。从历史上看,产能过剩并不必然与通货紧缩相联系,当产能过剩导致了严重的市场失衡,市场更有可能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
3.与效益的关系。当前产能过剩问题之一是前期投资迅猛增长并未带来相应的效益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前期投资中不以利润为导向、而以政府考核为动力的政府投资份额较大,如城建、交通、大学城等项目都列入“十五”计划等政府工作计划,刚性很强,全省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比为32.77%,高出6.44个百分点,这部分投资本身不产生效益或产生一定效益但时滞较长;二是政府推动的工业集群化、规模化,短期内固定投资增大而效益下降,如企业搬迁至各级政府的工业园区等;三是作为市场主要个体的民营企业在避税等方面存在灰色区域,投资项投入不一定在利润项反映。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长期政策建议:明确市场主体地位,加速产业升级。
产能过剩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波动的产物,具有一定必然性。但政府主导投资、企业创新精神缺失等因素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周期,加剧了震幅。要平缓长期产能曲线,一是加强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与认识,二是督促市场各主体明确定位、调整行为。
1.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加强产业政策的权威性与控制力,同时加速产业在地区间梯次转移。在加强自身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相关行业、相关研究机构等社会各方的调研成果,并将此机制化,同时建设调研成果等信息的有偿或无偿的公布平台;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制止无序竞争,扶优劣汰,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集中度;各级政府协调共进,结合地区在资金、劳动力和能源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江苏省内产业转移以及与其他地区的产业衔接。另一方面更多着眼于创建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加强服务职能,深化税费等方面的改革,向社会让渡资源份额,由市场更多的行使资源配置职能。
2.企业应立足核心,加速升级。一方面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专攻主业;另一方面以加速产业升级为手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研投入,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加大对人的投入,以内部机制改革推动管理升级,加大对长期营销网络建设的投入,以诚信建设推动社会信用环境升级。
3.银行应深化改革,完善自身。建立现代银行体系,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和授信授权评估管理体系,立足企业经营、盈利和信用等方面信息采集,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产业前景,实现贷款科学决策,持续性的金融创新,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二)中短期政策建议:加速规模化,加速联合化。
当前,提高公务员和农村居民收入等措施是提高了整体消费能力还是仅仅形成了价格泡沫,仍有待持续监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费需求短期内仍难以启动,那么如果产能过剩加剧甚至失控,只能通过压缩部分行业、部分地区的落后产能,牺牲供给以保证市场均衡,牺牲短期利益以保证长期利益,牺牲局部利益以保证整体利益。应借鉴西方产能过剩的历史经验教训,就是说:加速规模化,加速联合化。
一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由政府牵头各行业龙头企业和权威性研究机构订立相关行业标准。一方面是结合中国实际,订立有全国意义的行业准入标准,另一方面是行业的先进生产力标准,各级政府据此协调行动,迅速并且果断的压缩落后产能,扶持优质企业规模化,加速产能过剩行业的资源集中。
二是各金融机构应主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向整体关注的同时“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对有一定实力、发展形势较好的企业,考评综合回报率,加大投入,对于列入压缩范畴的企业,及时知会企业与地方政府,加速退出。
三是以利益均沾、风险分担为原则构筑多层次的联合。地区间的产业联合与政策协调,如长三角各城市的差别定位;企业间在原材料采购、产业链分工、销售市场的确定以及研究投入等方面的联合,如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组团策略,在新产品研发中风险分担策略等;银行间的联合,如以银团贷款形式支持大型项目;在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考虑进一步深化银企联合。
四是谴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与之有理有节的斗争。一方面寻找新的地区市场和细分市场,调控出口增长序时进度与增幅,为国内产业升级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在当前资金充裕、鼓励自主创新的背景下辩证看待外资作用,结合土地占用、市场挤占等资源成本,综合考量引进外资带来的技术、管理等方面利益。
五是根据省内不同地区在产能过剩中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以防“一刀切”进一步引发结构失衡,如苏南地区应坚定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两个率先”,而苏北地区则可在坚持产业升级同时,吸纳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行业产能转移。
六是建立产能过剩评价监测体系,明确产能过剩的定义、核心指标和先行指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