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主发展和法治的建立奠定基础。新加坡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型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遏制腐败,是与人民行动党政府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分不开的。持续不断的努力,使人民行动党的执政、从政环境不断净化,这也是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连续执政,又能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众形象的经验所在。三、全面理解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问题
无可否认,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有效覆盖面,是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前提条件。
为解决覆盖面,不少地方大力开展了党组织覆盖面扩展工作。但实际情况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数量是如此之多,变化又是如此之快,即使我们做了巨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消除空白点”的目标。
因此,科学地确定何为党的基层组织的覆盖面问题,即以什么作为基层党组织合理的设置原则,而且以此为基础,构建符合现实情况的基层党组织网络,并使这个网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成为一个急需得到解答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有近八千万党员,在人口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基本能够做到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党员。应该说,在基层社会中普遍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的全覆盖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但是,解决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并不是简单建立组织的问题。党组织的覆盖,依托于党组织的有效活动。有党员的地方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有活动,有活动就要有成效,才能实现党的组织的无缝隙链接,这才是扩大覆盖面的根本目的。一个社区主任说得好:解决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是简单地插上党组织的旗子、挂上党组织牌子的问题,而是要栽树子。党组织要像参天大树,扎根在群众中,用自己茂盛的枝叶,为群众遮荫蔽日,为群众服好务,这样才有真正的覆盖面。
因此,组织的覆盖依托于组织功能的覆盖,没有基层组织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党组织的有效覆盖面。
借助“服务”的功能,就能够形成一个巨大的社会网络,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通过拓宽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的建设铺垫坚实的组织基础。
四、在社会治理中如何有效实现党的领导
民主制度的精髓就在于广泛民意的有序介入,社会治理就是这样一种民主制度,是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
社会治理格局的建设,实质上是实现了由单一的行政集权方式向民主参与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极大地强化了各种社会主体的民主意识、社会政策中的公正意识以及社会事务中的责任机制,因而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社会总效率,有助于各类人和各类组织得以满足各自的需要、实现各自的愿望。
但在今天的中国,如何在社会治理的格局中,巩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课题,也是保证社会治理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应对这样的挑战,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而这一格局的基础,就是党的基层组织“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现代意义上的服务,是治理体系的最基本精神和原则。它是与多元利益关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与多元的利益需求(个体的、群体的、现实的、未来的、全局的、局部的)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意义上的服务,需要依托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它需要形成多种参与方式,结合具体实际,建立像民意调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协商谈判制度、公民投票制度等民主化、科学化的公众利益诉求制度,使服务能够弥补“市场失灵”,也可以弥补“政府失灵”。
我们党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根本的“服务”,这种新的“服务”,通过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服务,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