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州政府的要求及县政府的工作部署,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net/data/
,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着力点,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增效为核心,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我县农业发展的新跨越。
2、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快农业发展。坚持统筹协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农业快速、高效发展。坚持以科技进步作重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坚持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完善现代农业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业市场体系;坚持依法促进,兴农富民,全面提升农业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三)发展重点、目标
在稳定土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改善粮田的基础设施和土壤地力,推进高产、优质、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产量。稳定发展粮、油、菜等常规产业,确保农产品供应安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到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13452万元,比增加37817万元,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33元,比增加786元,年均递增7%。
1、粮油生产。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40万亩,粮食总产量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略有升高,单产年递增1.4%,粮食总产稳定在10165万公斤,其中100%为优质品种。同时加大油料作物和蔬菜发展力度,自给率达到50%。
2、农特产业发展
(1)茶叶产业发展。坚持“精心管理、改造提升、稳步发展、提质增效”的方针,进一步加强茶园管理,积极推广无公害、绿(来源: http://www.reader8.net)色、有机食品茶叶生产技术,大力推进连片上规模的茶园种植,在宝丰乡、团结乡每年新植生态茶园1000亩,优化老茶园亩。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3万亩,投产面积达2.7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达50公斤以上,年产量达1350吨以上,年产值达亿元以上。
(2)麦地湾梨产业发展。积极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麦地湾梨生产,每年新发展亩优质麦地湾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到2015年,全县麦地湾梨面积5万亩,挂果投产面积达3万亩以上,总产值亿元。
(3)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引导扶持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每年发展10000亩。到2015年,林下中药材总面积10万亩,总产值4000万元。
(4)优质稻产业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逐年扩大优质稻产业发展。到2015年,种植面积4.2万亩,年产量2856万公斤,年产值8000万元。
(5)杂豆产业发展。优化杂豆品种,培植特色产业,增加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白花芸豆、腰子豆、四季豆、鸡眼豆、荷包豆、小绿豆、奶花豆、金时豆等。到2015年,种植面积14.5万亩,年产量2175万公斤,年产值5000万元。
3、中低产田地改造。在围绕全县粮食生产与农特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针对我县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条件各异等实际,将把按照自然地理状况和土壤分布规律划分的11个中低产田地片区计划用12年时间完成17.064万亩改造成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稳产田地。其中实施土地整治4.929万亩;实施农田水利8.5万亩;建设农灌沟695km;建设管网配套597km;实施田间道路195.4km;实施生物农艺措施17.064万亩。2011年规划改造1.69万亩,2012年规划改造2.1976万亩,2013——2015年规划改造3.75万亩。到2015年全县将完成7.6376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
4、基层农村推广体系建设。
(1)加强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满意的科技人员队伍。
(2)全面推行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建立效能淘汰机制和工资与工作任务、效果挂钩的分配机制。
(3)加强农技推广体系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万元新建县农机站、植保站、种子站等推广机械办公室,新建11个乡(镇)办公楼及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四)保障措施
1、政策扶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继续加强领导,以“两个趋向”统领“三农”工作,优化和完善各项扶农支农的政策措施,巩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继续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种粮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粮食生产走产业化之路;继续出台对主导产业的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和配套措施;继续增加农业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对重点农业项目的投入资金进行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重点农业项目落实。认真研究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财政投入到位。
2、项目强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我县农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向省、州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争取项目,做到储备一批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实施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档次。“十二五”期间有计划推出一批重点农业工程项目,全面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进程。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工商企业、社会资金投资农业的生产、加工和服务全过程,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一深层次问题,为农业的产业升级注入内在动力。
3、科技兴农,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大力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十二五”期间将有计划推广一批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全面提高我县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稳定县、乡(镇)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深化农技人员挂村入户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的作用。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抓好种子种苗引进、推广一体化建设,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强农机化建设,进一步推广各类新型实用农机具。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建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4、依法护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检查监管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易降解的农用薄膜的推广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秩序。
5、龙头壮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植出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狠抓标准化生产,坚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科技含量来培育品牌、打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加快发展农业中介组织,鼓励和引导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等的中介作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在行业自律和协调、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制订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农技服务站建设,解决乡(镇)、村技术力量薄弱这一现实问题,并把服务站办成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型合作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