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多家大型商贸企业开展了“佳节购物季”活动;举办了“好日子”大型商品博览会和首届“农超对接”洽谈会。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第19届华东地区出口商品交易会,第105和106届广交会,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洽会”、“乌洽会”和第11届深圳高交会等。组织或参加以上展会,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局具体牵头组织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煤机博览会,共达成贸易合同57个,贸易成交额17.32亿元;其它展会共促成外贸合同及意向4127万美元,内贸合同及意向1611.3万元;“农超对接”洽谈会共达成农产品进超市对接项目8个,意向合同超千万元。
(九)提高效能,依法行政,科学发展春风化雨
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优化政治生态,弘扬良好党风、政风和工作作风,提高了干事创业激情,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市委指导组的肯定。着力打造团结、廉洁、开拓、务实的高效机关,恪守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效能考评制和失职追究制,同时加强机关效能监督检查力度,肯定成绩,鞭策后进,创造争先争优的机关工作氛围,把评议结果纳入年度考评内容,作为奖惩与任用的重要依据。每月召开工作推进会,坚持上下班打卡考勤,行政审批窗口限时5日办结,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大增强。商务综合执法卓有成效。制订并向社会公布了《**市商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执法行为更为规范;成功申请商务部综合执法试点城市,获扶持专款100万元,建立了12312市场投诉举报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商务行政许可审批累计办理卷件289件,接受咨询517人次;商务稽查大队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放心肉”工程创历史最好水平;加强了成品油市场监测工作,对全市131个加油站点进行了年检年审,对不合格的5个站点予以注销,对4个站点进行了调整;对全市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整治,统一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规范、统一考评机制;开展诚信兴商宣传,大力倡导“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回眸,深感商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谨代表市商务局,向关心商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支持商务工作开展的各个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战斗在全市商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市商务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的影响,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是我市在全省的综合位次处于中游偏上水平,与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兄弟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对外贸易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外向度低,外贸依存度低;从事外贸企业实力还不够强,出口商品结构还不够优。三是引进利用外资总规模不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偏小;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高,外资结构不合理,外资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四是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流通现代化水平不强;市场承载力、集聚度、外向辐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三外”联动、内外贸融通、贸工联动的大市场、大开放、大商务格局尚未形成,对外经济合作进展缓慢,还处在艰难的探索初期。六是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商务干部队伍素质与促进商务事业科学跨越发展要求的适应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2010年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回顾去年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新年我们信心百倍。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好于,国际社会对未来发展走向的主流看法是: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今年将继续保持缓慢复苏势头。联合国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有望实现2.4%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持缓慢复苏、谨慎乐观态度,认为将增长3.1%;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iie)预测是4.2%的增长,相对更乐观一些。
(一)密切关注国际形势新动向
1、新的经济平衡格局虽未形成,但后危机时代演变趋势向好。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益递减、货币流动性偏好(凯恩斯主义三大定律)决定美国和西方经济,既不可能有20世界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也不能期望再次出现类似次贷金融创新所带动的地产和金融繁荣,经济衰退周期笼罩欧美将持续一段时间,全面复苏动力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周期性增长的长期条件还不具备,长期增长前景堪忧;二是欧美产能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投资难以大规模复苏,缺乏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新能源、绿色低碳经济占gdp比例还很低,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经济转型、消费和产业升级受到制约,高增长难以想象。由于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内生增长乏力、通胀压力未除、债务和财政赤字高企、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地缘政治事件、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羁绊,预计世界经济仍将保持低速增长;三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过度透支消费”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过度投资”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也不可持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依然主导着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但发展中国家因素在提升。主要发达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空间有限,发展中经济体将成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增长空间较大。
2、短期金融救援措施面临退出,但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散去。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经济衰退,世界各国采取了规模和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措施,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各国紧急货币和财政政策不可能无限期持续下去,必将收缩或陆续退出,恢复常态,实施“退出战略”的时机极为关键且备受关注。在救援措施作用下,国际金融市场信心有所提升,刺激效应进一步显现,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功能有所恢复,股市出现反弹,房地产市场开始企稳,工业生产出现积极迹象。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回升,内需继续扩张,工业生产加速增长,国际资本出现回流。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开始活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内需扩大对国际贸易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3、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仍将持续,但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前行。主要经济体自顾性增强,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虽然爆发全球性“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但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措施仍可能以一种“低烈度、高频率”的形式出现,摩擦不断,必将阻碍全球一体化进程。但以自贸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空前高涨。截至底,正式向wto通报实施的自贸区达230个,到底,预计可达400个。欧盟《里斯本条约》生效加速欧盟一体化,中断5年之久的韩日自贸谈判重启,非洲“三方自贸区”取得新进展……我国与31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4个自贸区,已签订生效8个,中国—东盟自贸区于1月1日建成启动,成为拥有19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gdp、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世界最大自贸区,中国与东盟10国间90%以上、7000多种产品实行零关税。
4、国际金融领域“余震”不断,意外事件频发,但冲击力不大。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稳,经受金融危机重创后,欧美人口增长乏力、资本和技术因素没有出现突变、财政约束、新消费诱因没有建立;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银行系统还非常脆弱,迪拜1700亿主权债务危机重创全球市场,希腊的财政危机引发人们对脆弱欧元崩溃的担忧;财政赤字剧增,就业形势难以好转,失业率飙升平均失业率达到10%,最近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约4000名机师4天大罢工,导致800多趟航班被取消,影响全球范围内约1万名旅客的出行,欧洲多国欲掀“罢工潮”,航空运输愁云密布,还有哪只“蝴蝶”扇动翅膀,能产生多大效应尚且难料;国际直接投资(fdi)于达到2万亿美元最高峰值,受金融危机影响,其后走势大幅掉头向下运行,尚未企稳反弹;消费和投资自主增长虽有反弹起色,但持续性令人疑惑难解,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出口面临更大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企业经营风险增加,还要面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部需求萎缩等诸多考验,去年世界贸易呈现两位数负增长,今年全球贸易量增长速度预计达到2.5%。
(二)准确把握国内发展大趋势
展望2010年,国内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财政政策会更积极一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会更多一点;货币政策会更适度一点,在通胀预期的管理上会更关注一点;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会更大一点,要素价格机制的改革会更快一点;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时间会更长一点。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内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继续巩固,但结构调整压力明显上升。一是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消费升级,但在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消费增长难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二是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政府投资增速快于民间投资增速;三是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四是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但落后产能过剩,政策的着力点是推动低碳产业、环保产业、创新型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海洋工程和地质勘探七大行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五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延续,但存在结构性调整。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保持货币流动的合理充裕;六是推动以消费增长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变会初见成效。结构调整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突破口,消费、投资、出口比重的变化有望实现,全年gdp保持9%的增势,随着经济增长态势稳定,价格水平会随之上涨,通胀预期压力增加,利率有望上调。七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投资力度增大,对房地产等资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
(三)直面挑战,深化商情认识
我市“三外一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虽然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制约,但总体趋势向好。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显现,短期困难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际和国内问题彼此影响,不确定和不可预料的因素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加快城市转型上来,统一到省商务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对我市商务工作的要求上来,既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自觉地把握好各种机遇,又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既要看到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把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各项有利政策,苦练基本功,加快科技兴商,努力实现商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2010年商务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10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和发展理念,提高开拓创新水平和能力;坚持以“商贸繁荣发展,促进城市转型”为主线,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抓好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坚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平台,加速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进一步提高开放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利用外资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坚持以切实提高外贸出口规模和水平为抓手,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全力推进“三外”联动发展;坚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侧重投资、消费和出口等三大需求结构的优化,努力提升三大需求的质量和持续性。
2010年我市商务经济主要目标任务是:进出口贸易增长10%;利用外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组织各类投资贸易洽谈会6次以上,促成外贸合同及意向2500万美元,内贸合同及意向18亿元人民币,投资合同及意向40亿元人民币;新增大中型流通企业4家以上,建成知名品牌大型连锁超市2家,开工建设四星级酒店1家,引进知名品牌大型餐饮企业1家;菜市场标准化改造3个,新建2个;推进“双百工程”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有效投资21.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