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分析材料 >

高校网络宣传,舆论引导分析材料(1)

2010-07-28 
 由于高校bbs论坛中网友的发文方式是匿名的,这就使得各种言论哪怕是非常客观的事实发布、非常理性的问题分析也会由于发布者的匿名而遭到网上用户的怀疑甚至嘲讽

 

  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包括孩子都可以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你不在为获取知识而烦恼,现在只过一台连接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解决问题,而由此激发了大众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网络时代给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这是孔夫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有教无类“得到实现。而人民群众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因特网被称为第四媒体,是将它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并与传统大众媒体并存的新的媒体。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的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突破了大众传统传播的模式框架。中国

  随着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的出现,网络舆论也应运而生。一般来讲,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①近年来,伴随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影响力的上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②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已毋庸置疑。

  一、高校网络舆论的特征

  在现代互联网的环境中,高校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并在网络上表达意见和情绪的行为已经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在具备一般网络舆论所表现出的丰富性、透明性、自动性、离散性与聚合性的同时,更具有高校大学生独有的群体特征。

  (一)主体行为的张扬性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和信息的垄断,改变了相关受众只能被动接受的状况,重新定义了话语权的归属,使得普通大众也享有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受众和传播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其角色可以互换,可以互为传播的主体。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思维和情感都十分活跃的年龄阶段,在网络舆论中表现出较之其他群体更为活跃的思维,更张扬的个性和独立的主体意识。8月,西南财经大学“草堂茗香”bbs论坛上发布题为“你为什么上论坛”的投票中,52.3%的同学选择“自由讨论,了解校园动态”,其次是“自由发泄情绪”,占到了40%。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日益增强。

  (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严格控制在传播者手中,民众表达意见的渠道和空间十分狭小,使得媒体舆论呈现出与社会主流的思想文化价值观高度一致的现象。而在网络中,由于其共享性、快捷性等特点,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与信仰的不同类型文化、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等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立足之地,网络技术也为实现个人意见和主张的表达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并存,一些反传统、非主流、非本质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网络舆论中不断蔓延,如:对社会理想追求的日趋淡漠,现实生活中提倡个人主义,习惯在网络世界中享受独处,出现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

  由于网络讨论的匿名性,使大学生完全不必惧怕类似现实生活中的“群体压力”,可以自由地言论。只要不违法、不触及太过敏感的话题,无论说什么,怎样说基本上不会对其的现实生活产生太多的影响。这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上无所顾忌地“表达自我”,有时甚至为引起他人的注意,故意在网络上标新立异来炒作自我。这些现象使高校的网络舆论所表达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态势。

  (三)舆论领袖的少数性

  高校网络舆论一般是以校园bbs论坛为主要场所,由校内热点事件或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其它社会突发事件等引发的,当评论类信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网络舆论。其制造主体是由那些对于特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相近看法、情绪、意见、观点的大学生组成的,他们通过校园网络表达意见和观点,相互讨论,在校园网络上形成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舆论。通常情况下,参与网上讨论的学生只是全体学生中的小部分,一般是由bbs论坛上的活跃者群体或者与舆论客体有着密切关系的大学生群体组成。在西南财经大学“草堂茗香”bbs论坛上关于“上论坛做什么”的问卷调查显示:“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同学占21.3%,“自己发文章”只占3.1%,而“潜水,只浏览文章”的人却占到了61.4%,这反映了高校bbs论坛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在bbs论坛上真正引导舆论的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他们往往充当了舆论领袖的角色,他们的思想和言论对大部分其他的bbs论坛浏览者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舆论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虽然高校网络舆论的制造者和“舆论领袖”只是少数学生,却能够对多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作用。校园bbs论坛作为校园网络上的消息集散地和舆论场,是广大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发布消息和获取校内外信息的地方,在校大学生对校园bbs上的消息和热点舆论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因此当某个热点在校园bbs论坛上出现时,很快就会吸引大量关注的目光,不但网上发帖子参与讨论和浏览帖子的人会不断增长,关注者还会把网上的消息告诉身边的同学、朋友,引来更多人的关注。于是,这些舆论热点不仅会成为大学生们在网上关注和讨论的主要话题,还会成为他们在课间休息、自习结束、同学聚会等多种场合中谈论的共同话题,在校园中产生持续的影响。

  二、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探析

  针对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呈现的以上特征,学校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地应对网络舆论带来的挑战。

  (一)完善网络技术防控体系

  高校信息技术设施齐全,信息化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较高,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建立网络舆论监管机制,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切实抓好校园网站的登记和备案工作,落实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加强校内bbs论坛注册帐号与用户信息相配套统一的管理。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中第九条明确规定:“bbs站对用户实行帐户管理。申请帐户需填写注册单,提供真实姓名和班级或工作单位等资料,经一定的核实程序,方能成为bbs站的合法用户。”按该条的规定,各高校的bbs站应设立站务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注册帐号的管理工作。

  (二)健全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

  健全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旨在提高应对网络突发舆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证重大舆情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应对工作,发挥校园网络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正确舆论导向,为保持学校的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程序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首先,应当建立事件潜伏期的网络舆论预防机制,高校公共突发事件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科学地进行研究,就可以发现潜伏期的苗头,防患于未然。以***大学为例,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网络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统战部、学工部、校长办公室、保卫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团委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党委宣传部负责bbs的监控,早上8:00至下午18:00,组织研究生助管队伍,在专职人员的带领下,对bbs的内容进行监控、审查和分析,18:00至23:00,专职人员和学生门户网站“光华园”网站管理人员继续对bbs进行监控。节假日内,以值班的形式安排人对bbs进行监控。期间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网上热点问题,把握舆论导向,及时发现不良倾向和苗头及时通报校园网络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部门,防止群体事件的发生;同时,有针对性地撰写专题文章,结合实际开展专题讨论,疏导、化解矛盾,严格按照学校党委的行政的要求,对舆论方向进行正确的把握,监控舆情的发展,将有关贴子及时保存,删除有害信息,从而尽可能地把潜伏在学校的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阶段,防止其大规模爆发。

  其次,建立突发事件爆发期、蔓延期的网络舆论缓释和阐释机制。一旦突发事件爆发,高校bbs论坛负责人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持应有的冷静,通过舆论缓释,稳定大学生的情绪,凝聚各方力量,引导学生保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最近一段时间以来,h1n1甲流感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各大高校高度重视甲流感的防治工作,一些关于甲流疫情的网络舆论必须得到高度关注,防止关于一些不确定的言论通过bbs论坛在校园内传播而导致学生的恐慌情绪。以西南财大“草堂茗香”bbs论坛为例,论坛管理员定期在论坛上发布有关学校甲流感防治工作的信息,论坛上一但出现有学生发布某些不确定的关于校内甲流感疫情的主题而引起学生关注并广泛讨论时,论坛负责人首先对该主题进行回复,缓解大家紧张的情绪,同时立即联系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在论坛上发布权威的公告信息,以客观公正的事实来消除大家的恐慌和猜疑,使舆论朝着有利于将危机转变为转机的方向发展。

  第三,建立突发事件处理的总结和评估机制。每一次网络舆论突发事件平息后,相关部门应当认真总结经验,要对舆论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对处理方式的效果进行评估,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对造成重大失误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以便进一步促进网络应急工作机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