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交流材料 >

建设农业大县经验材料(1)

2010-07-23 
(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先后引进和培植了蒙牛乳业、兴蒙乳业、亚源乳业、均瑶乳业等乳制品龙头加工企业培植了年屠宰加工50万头的肉食品加工企业翔鹤食品有限公

  我市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辖10个镇(办事处),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是全省第一批畜牧大县创建县(市)和全国第一批生猪调出大县(市)。有清平猪、双莲鸡等国家、省级畜禽地方品种资源,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畜禽生产的条件。从2007年开始,我市积极申请并全面参与全省畜牧大县的创建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创建目标

  近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畜牧产业的发展,把发展畜牧养殖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确定了“重点发展养猪主导产业,稳定发展家禽产业,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生猪、家禽为主的畜牧业,掀起了畜禽养殖的新一轮热潮,有力地推动了畜牧大县创建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市畜牧产业发展的年度目标和中长期规划,即2008年全市生猪出栏88.1万头,农民人均出栏2.56头,家禽出笼926万只,牛出栏7150头,山羊出栏14.5万只,畜牧业产值14.1亿元,均分别比2007年增长10% ;力争到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110万头,家禽出笼1100万只,山羊出栏17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22亿元,占大农业产值的40%以上。

  二、落实过硬措施,保障大县创建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大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畜牧产业的发展规划、工作部署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畜牧局。各镇(办事处)也成立相应机构,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研究实施本辖区畜牧产业发展方案,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市畜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强部门配合。交通部门对调运及其产品的专用车辆开通了绿色通道;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民兴建畜禽养殖场合理安排用地;林业部门对办养殖场的林地征用和林木砍伐手续的办理给予支持;畜牧、经济商务、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对生猪、饲料、兽药市场的经营秩序进行了整顿和规范。发改、财政、农业、统计、保险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为全市畜牧大县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对重点企业、重点大户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帮助其协调解决发展上的问题。三是严格考核兑现。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兑现,把创建畜牧大县指标作为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市政府每年组织专班对各镇(办事处)创建畜牧大镇工作进行考评、验收,重点考核畜牧业生产指标、人均指标、规模养殖指标、养殖治污指标以及效益指标等。考评数据以统计局的法定数据为准。采取量化考核到项、综合考评、按分排序的办法进行考核评定,对排名前列的镇(办事处),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兑现畜牧大镇、畜牧大村奖励。

  (二)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发展我市从2003年至2006年,每年拿出400万元资金用于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良种繁育、养殖贷款贴息等奖励;2007年,我市积极争取上级的有关畜牧业项目和扶持政策资金2060万元;2008年除向上争取有关畜牧业项目和扶持政策资金2369.87万元以外,为了争创全省畜牧大县(市),**市政府专门印发了当政发20082号文件《关于印发**市创建畜牧大县方案的通知》,出台了新建万头猪场奖40万元,新建一栋标准化“500”猪舍奖5万元、标准化“150”猪舍奖3万元等12条政策措施,并利用春季党训班、三级干部会、农业技术培训会、**农业110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形成大力发展畜禽生产的氛围。全年共兑付畜牧产业奖励资金近700万元。由于项目资金的到位和各级扶持政策的激励,社会力量纷纷投资发展畜牧业,极大地促进了**市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三)强化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水平针对近年来生猪生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全面提高科技水平,完善技术服务手段,为畜牧大县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是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先后组织畜牧兽医科技骨干百余人次,在畜禽标准化生产、良种繁育和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全年共开展专项技术培训105场次,受训农户达近4万人次。通过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养殖技术水平。全省重点推广的优质蛋鸡高效饲养技术、标准化养猪技术、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监测技术、高产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山羊圈养技术已在全市大范围应用,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肉尸处置技术和病死动物肉检验规范已被广泛应用到实际工作,“150”、“500”标准化养猪模式、养羊“1235”模式等新模式已在我市全面示范推广,深受农民的欢迎。二是加强规划管理,全面推行了畜产品加工企业和规模养殖场(户)等的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养殖及加工场(户)电子档案。从2004年开始,我们将全市50头以上的养猪户实行书面和电子两种档案备案管理,全面跟踪掌握规模养殖动态。三是办好示范典型带动发展。在畜牧大县创建过程中,我们先后向上申报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5套,制定了清平猪等地方品种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并申报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生产品牌,全面推行健康无公害绿色养殖。(来源: http://www.reader8.net)并分门别类培植典型样板,先后在玉阳办事处三里港村建“115”生猪生态养殖样板,在半月五里岗建“500”样板,在玉泉办事处玉泉村建“150”样板,在坝陵办事处坝陵村建万头养殖小区样板,在草埠湖民生牧业公司建规模猪场配套有机肥料厂样板,在王店镇建生猪良种工程样板,在两河麦城村建养猪专业合作社样板。每建一个样板,就开一次现场会,现场观摩、举一反三,还组织大户外出参观学习,有效地促进了畜牧大县创建进程。

  (四)狠抓良种繁育,增强竞争能力我市在坚持抓好清平猪等畜禽保种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展了畜禽品种改良,开拓了畜禽品改工作的新局面。从1980年开始,相继实施了生猪“四化”等品改项目,确立并推广了生猪三外“杜长大”或两外一内“长大清”、山羊波杂组合模式。从2007年开始,结合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在我市第一批试点实施的机遇,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目前全市建成生猪供精站1个,中心人工授精站7个,区域人工授精站21个,培训合格人工授精员120人,符合采精条件的良种公猪252头。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品种清平猪母本的作用,完善三级良繁体系,建立了“三群一站”(即核心群、繁殖群、生产群、生猪人工授精站)良繁体系。全市栏存母猪8.79万头,其中外血母猪2.1万头。全年实现人工授精13.5万头份,人工授精面达90%以上,情期受胎率80%以上,总受胎率90%以上。全市优质三元猪出栏比重达90.3%,优质杂交肉羊比例达80%以上,优质杂交鸡优质比达85%以上,奶牛良种率达100%。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