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交流材料 >

区流动人口工作年生育管理经验交流材料(1)

2010-07-19 
  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加大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在融入上下功夫,在结合点上做文章,建立了部门之间的联系会议制度、协查制度、配合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

  为了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今年省上确定的“流动人口工作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和谐**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区根居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从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强化综合治理与服务机制,全面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落实相关责任。**区成立了创建流动人口管理典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由区人口局一把手负总责,担任组长,各试点单位的计生办主任和人口局流动办人员为组员,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担任组长,行政主任、计生办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办公室专干和各社区、村支部书记组成,并为办公室和各社区、商城统一制做了各种制度牌,流动人口情况一览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社区、村委会、商城商厦、计生专干签定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阵地建设,抓硬件建设不放松。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社区都成立了流动人口公室、服务室,最少有1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流动人口管理台帐,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备一台微机,专门用于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查询和反馈。东关、中街办事处为了切实搞好试点工作,为试点工作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办事处与商城、居委会协商,准备重新调整了计生工作室布局,商城、东关办事处筹款各3000元协助商城、居委会制作了新型、高规格、统一制式的上墙表格、制度、职责。完善充实社区的上墙资料,使整个计生工作室焕然一新,为试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商城流动人口办公室配备了一台电脑把流动人口基本情况进行录入,随时跟踪服务,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为他们解决住房难,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三、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各乡镇充分利用流动人口流出前、中途回乡、“双节”返乡等有利时机,开展优质服务宣传工作。一是组织专干入户宣传。通过入户,向育龄群众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方针政策,让流动人口了解外出为什么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明白办证程序,同时让他们明确必须按规定寄回《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二是大力营造舆论宣传氛围。通过标语、广播、宣传品等形式,大力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乡镇刷写有关流动人口固定性宣传标语200多条,给80000多户农民全部印制了流动人口管理办法、防治艾滋病宣传品。三是发挥村级干部的宣传作用。村级干部和广大育龄群众常期生活在一起,他们能够主动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拉家常时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积极争取群众,影响群众,提高了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居委会始终把建设新型生育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之中,结合“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利用社区文化载体,制作宣传板报、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袋等方法,广泛宣传婚育新风,并在街道和社区人口学校举办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培训班,使计生宣传工作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之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商场、商厦对流入人口也广泛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利用制作宣传板报、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袋等方法,广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并积极参与街道和社区人口学校举办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培训班,使计生宣传工作融入流入人口日常生活之中。

  四、加强规范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外流人口的逐年增多,为了尽力做好外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重点落实好“五个一”的管理制度,即“育龄人口外出前办一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订一份计划生育合同、约定一个联系方法、落实一项节育措施、外出后每三个月寄回一次《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通过落实“五个一”的管理制度,力争对外流人口做到“六清”,即流出地点清、流出时间清、从事职业清、婚育变化清、节育措施清、奖罚情况清,进而从源头上提高外流人口的办证率和寄证率。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早安排,提前通知。每季度环孕情服务之前半个月,由乡镇务所拟定全乡环孕情服务工作计划,给各村下发通知,村上按照乡计生站的日程安排,以通知卡的形式通知对象本人,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外流对象,提前向家属打招呼,按规定时限寄回环孕情服务证明。二是向村级压担子。每个村的环孕情服务工作,乡上原则上只抽出一名技术服务人员和包村专干参加,具体工作主要靠村上来配合,每村一天时间。当天由于特殊原因未能检查的对象,由村上负责通知到乡服务所参加检查。三是加强考核调度。对于每季度的服务结果(包括邮寄的证明),凡服务率达不到90%的村,由村支书、主任向乡上进行书面汇报,并在阶段性考核和年终考核时进行奖罚兑现。通过以上工作,村级对环孕情服务工作普遍从思想上引起了重视,特别是对外流人口的寄证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有效地促进了外流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商场、商厦对每一位客户都建立了台帐资料,登记造册签定管理合同,为已婚育妇建卡立档。每月对流入人口进行一次排查,对迁出、迁入的流动人口做到心中有数,在排查过程中发现证件不全或过期的都及时发出催办通知,要求更换新证新证或补办。及时与流出地互通有关情况,发出信息通报单。对已婚育龄妇女提供计生政策,疾病防治和法规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工作,每年对已婚育龄进行两次环、孕情检查,开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并督促本人及时寄回户籍地。对一些生育、节育情况不清的育妇,能够及时通过流动人口管理平台或与本人户籍所在乡镇通过来信、来电查询,共同做好杜绝计外怀孕以及各种补救工作,真正做到了实行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要求。

  社区居委会发挥社区职能,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对辖区的下岗职工、人户分离人员、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采取与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下岗失业人员原单位以及人户分离人员户籍所在社区双重管理工作机制,管理工作以现居住地为主,原管理单位协助,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做到管理机关明确、管理责任明确、管理任务明确。依托社区资源,开展优质服务。经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医疗卫生单位的多方协调,整合了社区卫生资源,充分发挥了社区计生服务室、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为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孕情访视和生殖保健等服务。目前,社区每年为育龄群众提供免费的环情、孕情服务两次。除此之外,针对不同情况,社区给育龄群众提供了多种服务,如新婚夫妇,社区会将申报好的生育保健服务证送到他们的手中,并告诉他们有关优生优育的知识;在育龄妇女怀孕后,工作人员每月上门了解育妇的身体状况,宣传孕期保健知识;婴儿出生后,及时上门探望,并告诉育妇产后何时选择何种避孕方法最为安全、有效;在育妇落实了相应避孕措施后,社区会及时予以慰问;对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有难度的人,社区工作人员一再入户与他们交流思想,宣传生男生女一样好、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婚育新风内容;对使用药具的,社区月月上门,将避孕药具发放到他们的手中。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不仅为社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都说社区工作者是他们的知心人。多方协作,落实优惠政策。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办事处、社区两级除利用市、区各种救助活动给予资助外,还积极与社会保障部门联系,寻找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大龄失业者及新成长劳动力的工作,推荐他们到适合的岗位上去,同时在社区中寻找知法、懂法的退休老干部,成立社区维权小组,帮助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样不仅解决了居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维护了家庭的稳定,还提高了他们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