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工作报告 >

盐业公司党委2010年工作报告(2)

2010-07-08 
深化改革、注重创新,建立适应市场放开和切合实际的制度体系,为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现状和问题

  简要概括为“三个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和“五个方面的不适应”。

  ——三个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一是集团规模小、总量低的基本情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与省级批发企业比,2008年,贵州盐品购进21.91万吨(食盐18.47万吨),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7.88%(62.23%),排在第24位(倒数第7位),是前三名中浙江的18.12%(22.13%),广东的19.28%(22.44%),江苏的19.37%(31.69%);排在西南6省区市的最后,是重庆的68.83%(74.27%),广西的61.91%(65.21%),湖南的50.02%(56.57%),四川的32.15%(35.43%),云南的27.44%(55.51%)。盐品销售22.51万吨(食盐18.69万吨),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96%(63.85%),排在第23位(倒数8位),是前三名中浙江的19.78%(24%),江苏的20.21%(32.14%),广东的20.37%(23.58%);排在西南6省区市的末位,是广西的74.88%(77.07%),重庆的70.4%(75.51%),湖南的50.18%(57.66%),四川的35.08%(38.83%),云南的27.74%(50.01%)。总资产1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1位,高于平均水平2.84亿元,但仅为前三位中安徽的58.76%,浙江的62.61%,山东的66.14%。营业收入7.72亿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9亿元,排在第13位。是前三位中安徽的32.21%,山东33.58%,江苏37.44%。在西南6省区市中排名第5位。与省内国有企业比。2009年末,省国资委监管的24家企业总资产1576.8亿元,平均资产65.7亿元,集团总资产12.72亿元,仅为平均水平的19.36%,排在24家企业中的第19位(倒数第5位)。仅为乌江水电的3.59%、茅台的5.27%、水钢的5.89%。

  二是人员多、效率低的基本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2008年,全国盐业批发企业盐品人均年销量为185吨(食盐120.41吨),贵州为146.07吨(食盐121.29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93吨(食盐高0.88吨),排在第19位,是前三名中云南的8.62%(15.98%),北京的10.19%(16.31%),上海的13.95%(15.24%)。处在西南6省区市的中间。与全国人均年销量前十强比,贵州仅为前十强平均水平(721吨)的19.55%。2008年,贵州在岗职工1432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939人,按人均批发量300吨计算,贵州属于人员较多,销售较少的省份之一。

  三是经营结构单一,对主营依赖性较强的基本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去年,集团的营业收入9.16亿元,新业收入1.74亿元,主业收入占总收入的81%,如果包装公司的收入计入主业,新业实际收入为9000万元,仅占总收入的9.83%,主业收入的比重高达90.17%。

  ——五个方面的不适应:

  一是思想观念的不适应。集团组建以来,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推进各项改革,集团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与市场化的要求,与实现集团新发展的要求仍有不适应的地方,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还不强,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总体上仍然滞后。二是经营方式的不适应。习惯于“计划、批发、调拨”,长期形成的“淡旺季”观念和“官商、坐商”作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缺乏市场条件下的经营方式。三是组织结构的不适应。表现为食盐流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多数企业按行政区划设置,不同程度地存在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效益差的现象。四是管理模式的不适应。集团组建以来,我们理顺了专营管理体制,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实施资金统一归集和全面预算管理。但仍局限于“管人、管计划、管调拨”的传统模式,财务核算不统一,成员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种税费当地缴纳,税后利润留存各企业。成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非经营性职能较多。五是人才素质的不适应。2009年,集团在岗职工1493人,具有职称的526人,占在岗职工的35.2%,但初级职称的就有400人,占职称总人数的76%,中高级职称人员少,分布不均。缺乏做市场、做渠道、做品牌、做新业的专业人才;部分单位人才“青黄不接”,后备干部匮乏。

  (三)机遇和优势

  我们概括为“三大机遇”和“四大优势”。

  ——三大机遇。一是社会经济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并正在研究制定今后十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我省正在大力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贵广快铁开工建设,贵昆、贵长、贵重、贵成快铁获国家批准立项,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201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3300公里等。这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二是专营市场放开前的过渡期,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期。尽管盐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是,这一改革从调研到方案的制定、通过并付诸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这仍然是集团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机遇期。食盐放开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产销合作和区域合作为贵州盐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食盐市场放开后产销联合和区域合作是必然选择。从最近集团与部分产区的沟通看,初步达成了合作共识,这为集团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四大优势。一是市场优势。贵州作为盐的纯销区,拥有近4000万人口,每年盐品销量在20万吨左右,这是市场优势。二是网络优势。作为首推食盐零售网络建设的盐业运销企业,这些年形成了遍及全省各地包括乡镇农村市场的食盐销售网络资源。集团近90家成员单位分布在全省各县市,在我省各旅游景点均有集团分支机构,各成员单位均拥有一定数量和面积的仓库、临街门面、办公用地等固定资产及其占有的土地资源等。三是队伍优势。通过集团化管理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以及坚持不懈的培训,集团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并且多年来一直经营我省食盐市场,对贵州的情况比较熟悉,具有丰富的食盐销售和市场管理经验。四是基础优势。2009年底,集团总资产12.72亿元,净资产7.66亿元,营业收入9.16亿元,利润6291.77万元,分别是组建集团时的3.18、3.63、3.25和6.17倍,集团资产不断壮大,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加上集团拥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较强的融资能力等,这些都为我们抢抓机遇、夯实基础、拓展新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感到,贵州盐业集团的生存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也具备诸多发展机遇和优势。集团上下对形势的认识要高度清醒,对局势的把握要谨慎准确,对应对的措施要充分准备,对今年的工作要充满信心。

  三、二○一○年党委工作安排

  2010年,是贵州盐业集团组建10周年,也是贵州盐行业形势最严峻、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省盐业工作的主题是:“抢机遇、应挑战、调结构、建机制、促合作、求生存”。抢机遇,就是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改革的步伐,夯实发展的基础,以时间换空间。应挑战,就是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变被动为主动。调结构,就是积极推进集团产业结构、经营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打破计划体制的束缚,建立适应市场体制的结构体系,以调整应变化。建机制,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热情,以创新增活力。促合作,就是加快产销、区域之间的联合和企业重组,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以合作促发展。求生存,就是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解决好集团生存的问题和职工“吃饭”的问题,认真落实“稳定”的“第一责任”,以生存保稳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以销售网络为关键,加快食盐网络的优化、整合、提升和再造,使之成为企业竞争优势;以经营管理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销售结构和经营结构,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以新业发展为希望,加快实施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增强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以品牌建设为基础,着力打造贵州盐业集团系列品牌,使之成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以合作共赢为方针,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全面推进产销和区域之间的合作;以生存发展为中心,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为应对挑战提供思想组织基础、人力人才支撑、体制机制保障和稳定和谐环境,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围绕今年的工作主题、指导思想,集团党委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推进集团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提供思想观念保障

  当前,集团处在体制大转型、行业大调整、经营大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生存、稳定、改革和发展的艰巨任务,必须在思想上、观念上做好充分准备,这是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促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盐业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狼”来了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的思想准备好没有?组织准备好没有?措施准备好没有?体制机制准备好没有?各级党组织、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做好稳定人心、树立信心、凝聚力量的工作,精神不能散、信心不能丢、目标不能动摇。越是关键时期,越要增强机遇意识;越是关键时期,越要树立工作信心;越是关键时期,越要维护集团大局;越是关键时期,越要增强创新观念;越是关键时期,越要敢于承担责任;越是关键时期,越要增强团结意识。“信心比黄金更可贵”,只有树立信心、直面改革、积极应对,才能在挑战中寻求发展机遇,在改革中抖落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方法来审视和武装自己,主动调查研究、适应竞争理念、熟悉“游戏”规则、遵循市场规律,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克服困难,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和勇气去参与市场竞争。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忠诚企业和形势任务教育,坚决整治集团内部政令不通、不畅的现象。要通过深入广泛的学习、宣传和动员,把集团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部署和省国资委的要求上来,统一到集团党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即将推进的新改革奠定坚实的思想和行动基础。

  (二)调整组织,优化结构,切实提高集团组织管理体系的管控职能,为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提供组织结构保障

  集团组建以来,组织管理体系得到了不断优化。但是,这一体系是以食盐专营为前提的,一旦专营政策发生变化,现行的组织体系包括经营结构等,就会显现诸多的不适应。必须跳出专营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站在“努力将贵州盐业集团打造成为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集商贸流通、旅游服务、房地产开发、酒店经营与管理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的高度,按照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我省交通条件的高速发展、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居民消费理念的变化以及经济流向和集团网络提升再造的新要求,从最合理整合资源、最有效调动积极性、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对现行的组织结构、经营结构、管理体系等进行调整优化。在组织结构上,要按照经济流向推进集团由多层组织架构体系向精干高效、运转流畅的新体系转变。在管理模式上,结合实际,精简公司的非经营性职能,整合内部设置,缩短管理链条,促进由传统的“管人、管计划、管调拨”的方式向集中管控、利于发展的新模式转变。在经营结构上,要加快调整优化集团的经营结构和产业结构,努力打造“商贸流通、旅游服务、房地产开发、酒店经营与管理”四大板块,促进由传统的“计划、批发、调拨”方式向“做市场、做渠道、做品牌”的新方式转变,拓宽发展渠道,形成集团新的支柱产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