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广大参学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推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上形成了共识,进一步坚定了“把新密建设成为干净整洁、结构优良、富足文明、风清气正的现代化新兴中等城市”的奋斗目标。
(二)进一步解决了突出问题。一是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广泛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百日行动,投入资金2.86亿元,清理垃圾杂物,拆除违章建筑,完善环卫设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极大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强力实施采石场综合整治,关闭了全市314家采石场,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群众利益。二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累计投入资金1.38亿元,为全市中小学校全部装上了空调、电视机、影碟机等,新建和改造学生宿舍13000多平方米、食堂餐厅8400多平方米、运动场地40个。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管理,公开选拔小学校长111名,实施城乡教师交流560人次,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和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扎实开展信访专项治理活动。实行领导包案,集中处理248起信访案件,使全市信访量下降95%,并有效解决了国有、集体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养老问题。四是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治理活动。积极引导企业依法纳税,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追缴各项税款1.9亿元。同时,组建税源管理办公室,建立税收征管信息平台,初步形成了税收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一是不断加强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建设。调整交流了一批科级干部,并制定出台了《党政群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实施办法》、《新密市党政领导干部约谈办法》、《关于认真治理民主推荐工作中拉票行为的暂行办法》,加强各级干部的任用监督。二是切实解决村干部待遇。市财政拿出700多万元用于提高在职村干部待遇,解决离任村支书、村主任生活补贴,使全市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工资达1260元,并建立了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政治待遇激励制度、定期康检制度。三是大力开展后进村基层组织集中整顿。确定17个软、弱、瘫、散的后进村党组织,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组驻村开展集中整顿。目前,已按程序免去8名村党支部书记,劝退1名村委会主任。四是强力推进“4+2+1”工作法并建立长效机制。全市303个行政村已全部实施,有效解决问题800余件。五是着力实施“三联两创”党建固本工程。在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企业联村、支部联建、党员联户,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争创‘五个好’党员”活动。目前,全市261个村(社区)和210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12000多名党员达到“五个好”党员标准。六是切实加强街道社区党建。按照“三有一化”的要求,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场所功能,确保经费落实,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四)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发展。一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建设项目投资57.2亿元,投资投产项目182个。二是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企业办理各项退税9716万元,兑现奖金1886万元,协调和担保信贷资金13.9亿元,极大提振了全市上下保增长的信心。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参加“南下北上”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197亿元。四是强力推进城市西区开发建设,规范编制了总面积24.5平方公里的西区现代化新城,新密中学、植物园建设等重点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五是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市财政拿出30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奖补,全市共投入资金近8亿元,完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公益等项目762个。同时,大力搞好村镇规划编制,完成了全市村镇体系规划和86个行政村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个别单位有松劲现象、活动开展不很平衡、活动与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典型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在巩固提高上下功夫,继续强化学习,加大整改力度,探索创新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