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发言稿 >

县政府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会发言稿(1)

2010-06-12 
三要做好无缝对接。改革就是利益调整。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干部职工顾全大局,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适应改革。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政府机构改革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和要求,推进我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是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基本要求”是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

  具体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1、要做到“四个分开”:即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介分开”。凡是企业能决策的事情,要交给企业决策;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市场去解决;凡是适合中介组织办理的事项,要让中介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凡是基层能处理的事务,要依靠基层去处理;凡是政府该管的事情,各部门要责无旁贷地管住管好,切实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2、要突出“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有效贯彻实施中央的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更加注重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注重严格执法监管,增强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3、要强化政府的直接服务职责。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阳光操作,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等制度,推行行政许可统一、联合、集中办理,减少审批事项,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转变工作作风,使广大群众真正从改革中得到便利和实惠。

  (二)以建立大部门体制为突破,整合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政府机构设置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集中体现了“六大两调整”的特点。其中,“六大”指的是:

  1、“大农业”。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统一协调,将农业局、县畜牧中心、农机中心、经管中心承担的行政职能,以及中小企业局承担的农产品加工、质量监督管理等职责等进行整合,组建县农业委员会,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的管理

  2、“大工业”。 加强对工业的统筹协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县发展和改革与经济贸易局、县中小企业局、县二轻公司承担的行政职能整合,组建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3、“大交通”。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组建县交通运输局,将县城乡建设管理局承担的出租车行业管理职能划归交通运输局。

  4、“大建设”。在县城乡建设局的基础上,组建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履行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管理、人民防空等职能。

  5、“大保障”。将人事局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能整合,组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

  6、“大文化”。将县文化中心、县广播电视中心和县体育中心相关行政职能整合,组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两调整”指的是:

  1、组建县发展和改革局。将县发展和改革与经济贸易局的发展和改革职能,划归县发展和改革局;将县物价局、粮食局的行政职能划归发展和改革局。

  2、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县卫生局,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在县卫生局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牌子。由县卫生局承担全县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职责;将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承担的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以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县卫生局。

  (三)以强化落实责任、理顺职责关系为重点,改进政府管理体本文来源: http://www.reader8.net制,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要通过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有效解决部门职能交叉、管理多头、权责脱节、人浮于事等问题,切实把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

  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部门职责。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管理、上下衔接、有利工作”的原则,确定部门主要职责。确需几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明确“谁主办、谁协办、相互间如何衔接”。在“三定”工作中,部门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新增职责要有法律法规依据,不能随意扩大和延伸。

  二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内设机构。严格控制部门内设机构。改革中合并的部门要统筹考虑股室职能分工,尽可能减少股室设置;不涉及改革重组的部门内设机构也要进行必要调整,职能分工过细、业务单一、职责交叉的要予以合并。

  三要从严控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各部门行政编制不增加。对于职能调整和撤并的部门,实行编制随职能走、人员随编制走。对于改革前出现的超编现象,要妥善安置,暂时允许超编运行。要从严配备部门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严禁超职数、超规格配备干部。

  四要做好定岗定员和人员安排工作。各部门要按照职位分类要求,在职能分解基础上,根据职能任务和实际工作需要,做好定岗定员和人员安排工作。

  二、积极稳妥地同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事业单位是政府利用公共资源,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公共平台。经调查摸底,目前,我县事业单位共有285个,其中:全额事业单位223个,编制3614名,实有在职人员3428 名;差额事业单位 17 个,编制406名,实有在职人员396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45个,编制553名,实有在职人员644名。

  我县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并经市委、市政府批复。根据省、市安排,我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清理、规范、分类、总结”四个阶段。12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明年1至2月份完成分类;3月份完成总结。具体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紧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

  这次改革,就是要对全县285个事业单位重新界定、分类。全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是开展清理规范工作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应撤销、应合并、应下放、应转企的情况;明确规定了保留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职责任务、机构规格、人员编制、经费形式、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的情况。

  1、要准确执行政策。科学界定各类事业的职能性质,全面梳理,逐个审议,做到严格清理,不留死角,界定准确,规范科学。

  2、要严格审核把关。编办要按照方案要求,对各部门和单位的“三定”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及时汇总上报。

  3、要加快进度。各部门和单位要抓紧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圆满完成清理规范任务。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这次事业单位分类的标准,就是按照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来划分,即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从事公益活动”的三个大类。

  “三大类”中,从事公益活动的事业单位,要把为社会提供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划入这一类别。改革后,只有这类单位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这些单位各自的职责任务不同,运行机构、服务对象和收入状况也有很大区别,因此,又将这些单位再具体划分为三个小类,即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

  公益一类具体指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公益二类具体指面向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公益三类具体指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