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出院后,指挥部农村组要通知病人所在地乡镇政府对其继续实施7天居家隔离观察,仍由一名乡村医生、一名乡镇干部和一名党员负责监督,每日做好体温检测和观察登记。隔离期满后,如无发热或出现呼吸道症状,可按规定程序解除隔离。
患者出院后,所在地乡镇应于每天下午8时前,向县防治应急指挥部农村组报告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情况,对这些人的体温登记和观察情况应另行造册。
五、多策并举,确保人员密集场所防治到位
1、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防治措施。重点是饭店、市场、商铺、学校、机关、车站、网吧、幼儿园、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要确保这些场所及时通风换气,落实消毒措施,学校及幼儿园按规定延迟开学,卫生院及个体诊所按规定处置发热病人,各种营业场所按规定落实防治措施。要加大防治措施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防控检查,确保各项防治措施按规定落实到位。
2、强化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措施。县内媒体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综合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彩页、板报专栏、告家长书等方式,大力倡导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甲型流感防治知识,加强正面引导,消除恐慌心理,增强群众信心,提高群众防护意识。
3、强化重点场所的消毒措施。疫点消毒由县疾控机构安排专人实施。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甲型流感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留院观察病例及其污染的场所与物品、运送病人的救护车的消毒,消毒应由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实施。根据疫情防治形势,各部门、各单位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对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人群聚集场所等公共场所实行预防性消毒。
4、强化对重点场所的督查措施。指挥部的两个督查组,要进一步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县直督查组负责县城新、老城区的督查工作,农村督查组负责11个乡镇及两个园区的督查工作。对督查组发现的隐患问题,各责任单位要立即整改。对工作不力的乡镇和部门,县防治应急指挥部将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严密监控,规范统计信息报送
1、要高度重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防治信息上报工作,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对本单位辖区内确诊病例的最新情况、新增发热病例的就医情况、隔离对象的分布及变化情况、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村包户责任人的工作开展情况,人、财、物的投入情况、密切接触者的进一步排查情况以及指挥部要求统计的其他信息,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送。
2、要规范报送。各单位信息上报的时间为每日上午8:00和每晚8:00前。上报的信息应及时、全面、准确,不得出现遗漏、瞒报、迟报等现象。对因工作不力造成负面影响的,指挥部将立即启动责任追究机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遇有紧急信息时,可通过电话或口头在第一时间直接报告,但书面信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补报。各种信息和统计资料均应报送至指挥部办公室统计组。
3、要及时分析。对监测到的疫情变化情况,要加强统计分析,实行动态监控,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抓紧处理。每天上午10时前,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负责,将头天全县防治及治疗情况汇总整理,分别报市委、市政府值班室。
七、注重档案,为客观评估提供依据
各乡镇、各单位、指挥部的各个工作小组都应该高度重视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要实事求是地建立工作台帐,工作日志,保留好各种文件、会议记录、统计报表等反映救治工作的各种资料,切实做到有案可稽,有资料可查,千万不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每个阶段防治工作结束后,各单位都要写出书面总结。防治工作结束后,县委、县政府也将对这次防治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上级部门随时经可能进行检查、调查,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八、营造舆论,主动应对新闻媒体
要进一步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积极主动地和新闻媒体交流、沟通,增加信任和理解。积极做好上级媒体接待、联络、后勤保障工作,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记者提供事件处置最新情况,积极争取省、市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时刻关注互联网舆情动向,及时向指挥部宣传组汇报情况。
九、确保稳定,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释疑解惑工作,教育群众不偏听偏信谣言,不参与传播谣言。要满腔热情地做好隔离学生和染病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增强他们对各项措施、制度的理解和认同,主动配合进行居家观察和治疗。公安、信访等部门要完善信息报告制度,随时了解社情民意,特别是注意加强对医院、学校、党政机关、商场、网吧等人员集聚场所的监控,真正做到反应灵敏、处置到位。同时,完善各种工作预案,密切关注各类不稳定群体动向,积极化解矛盾,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源头抓起,发现不稳定因素和苗头,第一时间抓紧处理,为疫情防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各乡镇、各单位思想上能高度重视,工作上能严阵以待,行动上能积极主动,完全克服麻痹思想,在各项工作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落实,确保下一步疫情防治工作科学、有序、稳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