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和完善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审计质量。例如我局2005年制定出台的内部管理考核办法,围绕德、能、勤、绩、廉等几方面,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量化考核指标,以审计工作业绩为考核重点,将业绩与审计人员完成项目质量、成果运用、审计创新等相挂钩。通过近年来的实施及修订完善,我局在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我局又将继续围绕科学发展及审计转型的要求,对考核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工作成效将不再只针对查出多少违规金额,上缴多少财政金额,而是重点关注有否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等方面。
(三)强化学习教育
首先,审计机关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全体审计人员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协调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鼓励审计人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以自学为主的方式,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效果,积极培养一人多专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审计应用上的困难及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其次,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根据审计发展形势及审计人员的岗位、专业、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等情况,制定中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培训内容上,应基本涵盖宏观经济、法律、审计业务、计算机、基建等知识,不断拓宽学习覆盖面。培训方式上,应注重有计划地分类、分层次培训,采取新颖、互动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实效。如我局从今年起,每月第一星期周一各业务组长互相交流审计实施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1.重视审前调查,提高审计方案编制质量
一是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情况、领导及分工,单位主要职能,下属单位情况,纪委等有关单位掌握的情况,以往审计情况,以及计算机环境的基础上,注重掌握重大事项如工程建设、大笔资金征管用、资产处置情况等。二是根据审前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重点内容等编制审计方案,重点项目应开展审计方案论证,审计组长及时根据审计方案论证会形成的意见,完善审计方案。
2.遵守规范,鼓励创新,提高审计报告撰写质量
一是重视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二是突出反映审计重点。三是结构严谨,文字精练,通俗易懂。审计结果文书要抓住项目的主要问题,讲深讲透,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解决实质问题,达到实际效果。
3.强化精品意识,拓展审计深度
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拓宽审计视野,扩大审计关注面,注重日常有关资料的积累和信息的收集,要加强对审计项目的深层次分析与研究,在挖掘审计深度上下功夫。站在全局的角度,站在党委、政府宏观管理的高度,从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去查找问题和分析原因,审计所提供的信息和报告要“源于审计,又高于审计”,多出审计精品,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