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对加速××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发展非公经济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今年,省政府配套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610号)。为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决定将原“××省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更名为“××省促进非有制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并对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为了表彰先进,出台了《××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考评办法》,每两年开展一次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彰活动。为落实部门扶持非公经济发展职责,出台了《省直部门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作项目分工方案》的文件。我省非公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机遇正在来临,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主动顺应全省非公经济发展的大势,才能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勇立潮头。
一、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强动力,积极推动全民创业,把主攻非公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把创优发展环境作为主攻非公经济的切入点,把落实各项举措作为主攻非公经济的着力点,从政策、环境、体制等方面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全市非公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最主要的力量。据统计,2005年底,全市共有私营企业6849家,注册资金93.92亿元;个体工商户76849户。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由2001年的48亿元到2005年的102.5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27.5%,年均递增19%;实现销售收入文秘杂烩网由2001年的145.6亿元到2005年的328.3亿元,年均递增17.7%;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609家。仁和集团、高安运输集团、青龙集团、江特电机、华伍电器等一大批本土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本地企业快速崛起的奇迹。××仁和集团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从一家小小的普通制药企业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3.6亿元,23家子公司,员工2600余人,集科工贸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省内外知名的大型民营医药企业集团,成为××本土企业快速发展的杰出代表。今年1-10月,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31%,上交税金6189万元,同比增长80.1%。高安市汽车运输业被人们誉为“田野里跑出的大产业”,据统计,高安全市有10万农民参与了汽车运输业,长途货运车辆突破万辆,组建了168家汽运公司,年营运收入20多亿元,年上交地方税收3200多万元,缴纳各种规费8000多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运输县级市,列全国汽车运输“四强县市”之首,演绎了“有路就有高安车”的传奇故事。丰城市在全国素有“江南废旧物资集散地”的美誉,全市注册资本超过50万元的收购企业就有20多家,收购网点遍布全省各地及周边省份,1万多农民从事废旧物资收购,先后兴办了以废旧塑料、羽绒、废旧金属为原料的企业30余户,仅废旧金属相关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纳税1500多万元。该市的拖船镇还被命名为“中国羽绒之乡”。宜丰县外出从事旧货行业的人员达2万余人,店铺达9000多家,每年淘回近3亿元的“金元宝”。奉新县的竹产业占全省的1/3,加工能力和销售市场占全国的10%,全县有40家竹加工企业。此外,袁州区的药业、樟树市的盐化工、药业、保险柜业,高安市的建筑陶瓷业和建材业、上高县的食品加工业和鞋业、万载县的花炮产业、、宜丰和铜鼓的小水电产业、靖安县的果业和旅游业等,都是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产业。
随着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生产企业之一的宝成鞋业成功落户上高,谱写了全市大项目招商的新篇章。2005年,全市共引进投资超亿元的内资工业项目21个,超1000万美元的外资工业项目10个。宝成鞋业、匹克鞋业、新加坡(××)工业园、济民可信、蓝恒达等一大批大项目落户我市,不仅加快了我市工业化的进程,也为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通过多年的发展,全市民营企业形成了医药、建材、食品、机电、能源五大支柱产业和纺织服装、化工两大后续产业,2005年,共有能源企业418家,营业收入13.15亿元,税收8243万元;医药企业114家,营业收入28.05亿元,税收1.6亿元;建材企业1018家,营业收入42.48亿元,税收2.1亿元;食品企业542家,营业收入30.59亿元,税收2.19亿元;机电企业247家,营业收入25.24亿元,税收1.08亿元;纺织服装企业335家,营业收入20.28亿元,税收9178万元;化工企业214家,营业收入15.38亿元,税收5553万元。今年1-10月,全市民营企业完成企业增加值112.3亿元,同比增长64.9%;全市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同比增长61.4%。
2、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市民营企业实现税收由2001年的3.42亿元到2005年的16.8亿元,年均增长37.4%,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1年的20.2%提高到54.4%,占据全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由2001的32户增加到2005年的300户,净增268户,纳税总额达9.72亿元;其中纳税200万元以上的有102户;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有15户;纳税5000万元以上的有3户;2005年,××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纳税1.2亿元,成为全市民营企业纳税首户;济民可信、仁和集团纳税均超过5000万元;全市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达31个,主要靠非公经济贡献的税收。今年1-10月,全市非公经济实现税收16.05亿元,同比增长44.59%。非公经济已成为财政增长的生力军,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3、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市扩大就业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2005年,全市民营企业吸纳从业人员48.98万人,相当于全市城镇就业总数的76.65%。宝成鞋业员工达6000余人;高安汽车运输集团从业人员就达4400人;济民可信药业从业人员就达3650人;仁和集团从业人员2600余人;兰丰水泥集团从业人员1520人;青龙商厦有限公司从业人员1154人。全市有65户民营企业被劳动部门确定为再就业基地,安置就业人员8212人。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安排就业的主渠道。
4、工业园区已经成为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2年以后,我市的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扩大出口、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至2005年止,全市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34.7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28.8亿元,入园企业达818户,其中投产工业企业495户;园区企业上缴税金6.92亿元,占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2.4%。今年1-10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0.8亿元,同比增长101.6%;入园企业累计达936户,其中投产企业累计达628户。近年来,园区内引进了一批在国内文秘杂烩网外有影响的企业,如旺旺集团、宝成鞋业、匹克鞋业、兰丰水泥、清华泰豪、济民可信、中绿食品、恒昌纺织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正在显现,产业集群的雏形正在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已初步显现出。以济民可信、仁和、博士达为龙头的医药产业,以兰丰、华厦、红狮为龙头的水泥产业,以清华泰豪、南特机械、英田汽车、龙工齿轮等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宝成鞋业、匹克鞋业为龙头的鞋革业,以恒昌、雅星、福鑫纺织和宇圣服装等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旺旺食品、青龙高科、中绿食品、金源农业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蓝恒达、富达化工、远大化工为龙头的化工产业,成为支撑园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园区的崛起,推动了工业的振兴,全市工业增加值、用电量三年翻一番,利税两年翻一番。2003年,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一产。200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5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占gdp的比重达42%,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首次突破30%。今年1-10月,园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90.6亿元,同比增长70.3%;实现销售收入184.1亿元,同比增长74.8%;实现税金10.3亿元,同比增长59.2%;安置就业人数14.7万人,同比增加45653人,平均每个园区达1.47万人。工业园区正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投资增长的隆起区。
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省开放型经济暨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会议全省确定6个现场参观点,我市就占了2个(上高工业园和奉新工业园);在这个会议上受到表彰的全省11个先进县级工业园区中,我市占了3个(奉新、上高、丰城工业园);奉新工业园还连续两年获省工业园区六大指标综合先进单位,今年还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目前,我市10个工业园被省政府批复为省级开发区;有5个县级工业园区被列为省级民营科技园。
我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缺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从我市现有工业看,除了丰电、丰矿等少数几家国有或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外,基本上是民营工业。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要实现工业化,经济要崛起,希望和潜力在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从非公经济自身发展的情况看,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仍然较小,整体实力不强。
一是企业自身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从事的是二、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这些企业往往偏重于数量上的扩张,而忽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有部分企业缺乏诚信,管理不规范,企业缺乏生命力,一般性技术装备的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往往摆脱不了挤压、淘汰的结局。二是增长粗放。由于起步较低,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主要靠增加投入和铺设新摊子的外延式扩张。在产品结构上,存在资源性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专利产品、自主开发产品少。同时,民营经济还存在整体竞争力不强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矛盾。三是企业规模偏小。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609家,仅占民营企业总户数的8.89%,能够挑起经济发展“大梁”、支撑财政持续增长的大企业不多,缺乏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四是产业集群水平发展有待提高。据调查,10个工业园区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31个行业大类,产业零散,企业关联度不大,有的尽管有产业龙头,也有一些上下游企业,但满足不了配套要求,制约产业链的延伸,再加之没有相应的科技服务和研发机构以及现代物流体系,也难形成气候,园区内的企业多数只是空间上的聚集,尚未形成真正的企业集群。五是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目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主要靠财政资金,市场化运作程度偏低,加上金融信贷门槛高,难以满足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需求。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回报周期较长,财政后续投入乏力。另外,虽然大多数园区早已明确了各自的投资主体,但真正规范运作的不多,园区普遍没有独立的财政预算管理,自身的造血功能不强,加上项目竞争激烈,优惠政策一优再优,自身积累不足,即使是管委会下属的投资公司,也带有较深的官方烙印,自身投入非常有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六是人才缺乏。企业人才严重不足,工业企业中有技术职称的人才比例仅为员工总数的7.9%,其中高级职称只有896人,占总数的0.4%。
2、从非公经济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看,制约发展的因素仍很突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1)融资难。融资难是企业反映非常普遍、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如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经营状况不佳、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信用不高、抵押或担保不足等;也有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如门槛高、环节多、时间长等;还有政府部门及中介等方面的原因,如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工作滞后,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抵押登记、评估等费用过高等等。
(2)招工难。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缺乏熟练技术工人,一些年轻人掌握一定技能后,流向沿海地区。随着一批用工量大的企业相继落户和投产,招工难的问题仍将继续存在。
(3)用地紧。在工业园区显得比较突出,园区土地存量较小,加上基础设施投入跟不上,有许多项目在园区外等地,而且用地手续繁杂,不仅报批时间长,而且增加了测量评估等费用,土地开发成本越来越高。随着国家对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土地紧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4)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森林保护力度的加大使木材供应减少,煤炭可开采量减少等成为重要制约因素。
3、从政府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层面看,各项配套措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一是全民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突出表现在,民间资本还没有有效激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方面的原因,如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还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一般号召上;有观念方面的原因,存在不敢试、不敢闯、不敢冒的小富即安的思想;有服务方面的原因,如全民创业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包括资金、技术、项目配套服务措施滞后等等。二是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目前,民营经济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尚未完全理顺,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职责不明、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县(市、区)民营企业主管部门职能不断被削弱,乡镇(街道)普遍没有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门机构,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基层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没有真正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四是市级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总量偏小,扶持企业发展的能力偏弱。
三、对策与建议
1、把主攻工业园区作为主攻工业及民营经济主抓手的高度来抓。要按照找准区位优势、规划产业方向、承接梯度转移、把握发展趋势、突出重点招商的要求,对园区产业进行准确定位,把发展专业园区、特色园区作为我市发展的重点,即便是综合园区也要突出重点产业分类成区,制定园区产业规划。要引导园区进行重点招商,要主动跟踪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资本与产业转移动向,突出大企业有影响力企业招商,引来一个,配套一本文来源: http://www.reader8.net帮。促进园区产业升级,力争“十一五”期末有两个“双百亿”园区,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度达到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土地集约型、产业特色型、经济效益型、环境和谐型新型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