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以工哺农”取得的显著成效
经过10多年特别是近三、四年来的发展,××县“以工哺农”工作凸现出了显著的区域特点,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更多实惠。全县初步形成了城乡协调发展、社会融洽和谐的局面。据初步统计,到目前,××县“以工哺农”工作多种渠道累计投入已达10个多亿,建成和在建具有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4个,形成了畜牧、花椒、苹果、核桃、翅果五大产业基地,吸纳带动农民就业可达20000多人。
××县“以工哺农”工作特别是开展“一矿一业一事”活动这一有效的形式,积累了可喜的经验。一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政府倡导“工业反哺农业”、“矿帮村,富帮穷”、“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使煤矿经营者和农民群众形成了一种共生共存的利益共同体,科学地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和××实际结合起来,建立了煤矿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是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本文来源: http://www.reader8.net善农村公益事业,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一矿一业一事”活动使××县实现了从过去的以政府投资为主,到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相结合的转变,丰富了“以工哺农”的形式,把“两个趋向”理论化成了生动的实施方式,使“以工哺农”政策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办法,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三是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壮大新型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开展“一矿一业一事”活动,煤矿企业有效发挥积累资金,不断调整投资方向,积极发展非煤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兴办公益事业,有力地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四是有利于树立煤矿形象,展示企业家风采,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矿一业一事”活动为煤矿企业回报社会搭建了平台,煤矿企业通过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带动农民致富,既树立了自身形象,又为自己生产经营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四、“以工哺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煤矿无序停产整顿,牵制了“以工哺农”工作的开展。“以工哺农”主要靠的就是煤炭工业发展积累的资金。而自从煤炭市场形势好以来,煤矿安全事故就不断发生。当前的现状是,在一定区域内,一旦一所煤矿发生事故,所有煤矿都要停产整顿。特别是国家出台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以来,这一现象更为严重。这种无序停产整顿使煤矿一年干不了多长时间。这就使得煤矿经济效益下落,“一矿一业一事”活动从质量和进度上就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以工哺农”工作也进展缓慢。建议上级能充分考虑这一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维护煤矿正常的生产和经销秩序,保护和支持地方全力推进“以工哺农”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政策措施滞后发展,影响了“以工哺农”工作的进行。在开展“以工哺农”工作的实践中,有不少的难度:一方面,有的政策在基层落实存在难度;另一方面,对于煤炭企业参与发展畜牧业、建设生态林业等产业,缺少系统有效的政策扶持。这都不利于“以工哺农”工作的持续推进。所以,上级应尽快出台鼓励煤炭企业发展接替产业的相关政策。一是制定鼓励措施,支持地方煤炭企业参与生态产业开发。二是出台刚性措施,引导地方煤炭企业开发接替产业。按照一企兴一业,一业富一方的思路,作出硬性规定,从而依托煤炭资源,发掘其它资源,整合优势资源,培植非煤产业。如规定:凡是煤炭企业,都要依托自身的年产量,必须兴办规模不等的非煤产业,而且科技含量要高。对于不发展非煤产业的煤炭企业,加大并增加税收征收力度。或是从煤炭从业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建立煤炭转产基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创新干部考核机制,激发各级干部扎扎实实抓好煤炭企业结构调整。如以调产力度的大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各级干部进行考核,从而把干部的工作着力点引导到作好煤炭结构调整文章,拉长产业链条,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是继续深入推进“以工哺农”工作,需要解决发展中的两个问题。从××县实施的情况来看,“以工哺农”工作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倾向。一方面倾向眼前利益。我县煤矿企业在解决“三农”的问题上,就是给老百姓修路、修学校等等,并没有更多兴办一些能长期让农民群众受益的产业。另一方面是盲目发展。“以工哺农”政策提出以后,煤矿企业只是盲目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忽略了人才、技术和产业形势发展的要求,致使企业反哺农业的生命力不强。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县已在今年的实施中开始纠正。这里建议:上级能够搭建一个让企业选项目、促发展的平台,走出去到其它发展的地方学习取经,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好。
站在发展的高度看,××县“以工哺农”工作的进展尽管探索了有效形式,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可喜做法,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实施,拉大了与兄弟县市的差距。今后,××将会继续按照“工业强县,农业富民,以工哺农,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思路,把“以工哺农”工作纳入建设全省山区十强县、致力构建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盘子中,更加重视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更加重视拓宽哺农渠道,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民,让广大农民从中得到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