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分析当前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安排部署全省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希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专项整治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呈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20**年至20**年,全省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分别为6732起、6714起和4528起,同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0.31%、0.3%和32.57%;死亡2164人、1906人和1703人,同上年相比分别持平、下降11.92%和10.65%。3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累计减少死亡461人。今年1至3月份,全省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23起,同比减少202起,下降24.5%;死亡277人,同比减少 64人,下降18.8%。其中,较大事故6起,同比减少7起、下降53.8%;死亡26人, 同比减少18人,下降40.9%。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认清当前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自去年11月中旬以后,全省连续发生3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3月19日xx县“同三公路”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9人死亡,多人受伤,给人民生命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国务院安委办通报了我省 “3.19”事故。我省接连发生的3起重大交通事故,都发生在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充分暴露了道路运输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薄弱,主体责任不落实。全省99781家客货运输企业中,只有55家三级以上客货运输企业设有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仅占总数的0.05%。多数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不严格。绝大多数运输企业假实体、真挂靠,企业重收管理费、轻安全管理,车辆挂靠问题成为道路运输安全的“软肋”。二是对道路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管理不严格。通过对3起重大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看,我们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和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还存在漏洞,要求还不够严格,信息共享渠道还不畅通。有的企业不具备基本的资质条件,有的驾驶人员安全和服务意识不强,超员、超速、超载等违章违规行为屡见不鲜。三是一些安全生产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全省客货运输企业均未按照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治理等经费得不到保障。所有道路运输企业未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没有赔偿能力,经常出现政府 “埋单”现象。四是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全省只有1654台客运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了gps动态监控设备,仅占客货运输车辆的10.9%,政府相关部门和运输企业无法对营运车辆实现动态监控,无法对驾驶人员违章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查处。五是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公安、交通、安全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整治、信息共享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工作还停留在部门单兵作战和突出路面严管的层面上,源头治本的工作做的不够,对客货运输企业、客运站(场)和路面营运车辆的安全监督检查不够有力。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影响着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必须下决心、出重拳认真治理。
“3.19”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做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研究,真正找出原因,找准问题,并采取过硬的、果断的措施来解决。全国两会结束后,省长栗战书同志批示,交通安全生产务必抓得更紧更紧,力保不发生大的安全生产事故。我们这次即将开展的全省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的一次具体行动,是集中解决道路运输交通安全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是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环境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出发,切实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本着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全力推进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要选准要害、突出重点、解决难题,真正通过专项整治提高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一要抓住关键环节,推动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只有道路运输企业真正在思想上把安全生产问题重视起来,把法定义务履行起来,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道路运输企业事故多发问题。在专项整治中,各级交通运管部门要监督企业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中明确的6项法定职责,使所有道路运输企业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要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构建起企业法人代表直至驾驶员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管理体系。要改变“以包代管”和挂靠经营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尽快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分配”,逐步实现经营主体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要督促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对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的,要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