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
近年来,我们全面推行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并坚持不断总结完善,使考核工作成为引领发展、转变作风、推动落实的有力“指挥棒”。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目前的考核办法仍存在一些问题:考核指标设置上一定程度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因地制宜、分类考核的原则体现得不够充分;开展综合评价不够,缺乏对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工作基础、客观条件、资源禀赋、主观努力与发展效果之间关系的综合分析,还存在“重显绩、轻潜绩”的倾向,综合考核结果有时欠科学;对考核结果的转化运用的还不够充分。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是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积极投身科学发展实践,自觉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助推器”。针对上述存在问题,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要突出重点,围绕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和主要目标任务设置对县区、部门的考核指标,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明确努力方向,充分发挥考核指标引领发展的作用。同时,加强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部门所承担职能的研究分析,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充分听取被考核县区和单位的意见,“量身定做”、科学合理地设置不同县区和部门的考核指标,切实防止和纠正考核上的“一刀切”问题,避免“小脚穿大鞋”和“大脚穿小鞋”的现象。要设置县区、部门“工作基础”指标体系,为准确评价干部实绩提供依据。要合理确定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既保证发展重点,又统筹兼顾,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对县区经济发展的考核,既要考虑发展速度,又要考虑发展总量,合理确定总量和速度的指标权重,使考核评价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对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考核指标,要体现不同岗位的不同标准和要求,努力做到科学合理。
第二,强化对发展实绩的综合评价工作。要坚持全面、联系的观点,对不同县区和部门的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工作基础等客观因素进行准确评估,与被考核单位上报的“发展实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厘清干部主观努力与发展现状之间的关系,科学、准确地评价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公正、公平地确定考核结果。对工作基础不同的班子和干部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方面,使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和部门有更高的奋斗目标,防止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另一方面,使工作基础较差的地方和部门充满发展信心,防止消极颓废、不思进取。不仅要考核“显绩”,更要考核“潜绩”,注重一个地方和部门的工作部署对长远发展的影响;不仅要考核发展的速度和数量,更要考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的速度与效益结合起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求实效的工作,切实防止和纠正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
第三、切实做好考核结果的运用转化工作。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使用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有功必奖、有过必罚,依据考核结果评优树模。要建立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数据库,提拔使用干部时,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坚持考核优秀的班子多出、快出干部,加大对考核优秀干部的提拔使用力度。建立考核结果反馈机制,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特别是对考核较差的班子和干部,要通过领导约谈等方式,认真指出存在问题,共同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对连续两年考核较差的班子和干部要进行组织调整。通过考核结果的充分运用,引导各级班子和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切实转变作风,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努力取得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