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分析材料 >

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交流材料(2)

2010-04-14 
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随着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多,依托产业脱贫致富这条路子要走下去,就必须让产业与市场对接。
 二、依托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传统粗放型农业向科技化农业转变

  现代有机农业是一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只有依靠现代高科技,依靠一批懂技术新型农民,才能获得较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该县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县校、县院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机质及生物肥料开发、替代化学制剂的病虫害及杂草生物防治技术、土壤水体生态培肥技术、畜禽水产有机养殖技术等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有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及产品品质。通过与南昌大学合作建立南昌大学××有机食品研发中心,重点解决有机食品开发中的技术难题,与省农科院合作,就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有机肥开发、良种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有效地进行了生产与科技的对接;另一方面是建立了为有机农业服务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县有机农业办公室组建了有机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小组由省级专家、乡土专家、专业大学生组成,常年下到有机农业基地,分片包干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和技术咨询服务。在村一级通过培育有机农业种植示范户,形成以产业技术小组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推广网络,有效提升了有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同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对有机农业项目乡镇的农民进行免费培训,重点讲授有机农业发展前景、有机农业操作标准、认证标准等专业知识,对有机农业种植品种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等栽种技术进行指导培训,不断提高农户发展有机农业的信心与能力。

  三、依托产业拉动,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推动传统“提篮小卖型”农业向产业化农业转变

  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随着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多,依托产业脱贫致富这条路子要走下去,就必须让产业与市场对接。因此该县把有机食品加工业作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向外推介,努力激活本县民营资本投入有机农产品加工业,同时从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培育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已有20多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有 10 家企业是省、市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还带动2万多户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种植。尤其是一些山区乡镇贫困农户,由于资金紧缺,无力投资有机农业,一些龙头企业就为农户先垫付种子及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款,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栽种有机农作物的积极性。为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户的对接,该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鼓励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成立××有机食品行业协会以及在有机农业项目村成立有机农业协会互助组,把企业与农民联结起来,真正实现了“龙头加工企业+有机农业合作组织(协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据统计,该县现有各类有机农业基层协会组织46个,带动7650户农户、34600人。今年全县通过合作协会落实的有机水稻订单面积达到4万亩,龙头企业按每百斤150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民种一亩有机水稻可增收近400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就增收800万元。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