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工作汇报 >

申报党委书记汇报材料(2)

2010-04-01 
 三是反租承包。由镇政府出面,各村两委牵头,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在一起,取得土地的使用权,把这些土地承包给大户统一种植。同时,给予统一的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面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二)真抓实干,促进紫云镇快速发展

  1、加大招商力度,促进紫云经济快速发展

  紫云镇位于襄城县西南部,总面积81.7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70%,为省定贫困乡镇,全镇26个行政村中18个行政村属省定贫困村。

  冯援召同志在紫云镇工作近10年,踏遍紫云镇的山山水水,在他的领导下,用“凤凰涅磐”一词来形容紫云今非昔比的巨变毫不为过,而具体变化有三:

  变化之一:镇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2年全镇gdp仅为1.7亿元,而2007年达15亿元,增长近8.8倍,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106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600万元,增长近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857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4700元,增加3800余元,镇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由过去的襄城县倒数第一到名列三甲。

  变化之二: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五年前,紫云镇虽然山多地少人均耕地更少,但农业经济为全镇的支柱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70%以上,群众是名副其实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而目前,随着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入驻建成投产,有力拉动运输、餐饮、旅游、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强劲发展,第二产业比重占gdp比重达60%,农业经济比重仅占10%左右,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一、二、三原始结构演变成二、三、一优化结构,一幅百花齐放促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变化之三:发展潜力有增无减。衡量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指标要看其经济潜力。在紫云镇,平煤十三矿可开采年限为70年,2008年建成投产的首山一矿设计年限为90年,投资7000万元的杨湾煤炭设计年限为30年,仅这三个大中型煤矿引发的经济发展潜力就不可估量,据测算,由此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可持续50年以上。加之一大批煤焦化链条式深加工企业的开工建设,紫云镇已形成集矿产开发、洗煤、炼焦、煤化工、陶瓷等于一体的多样化产业群,并已着手设计引进经济转型性企业,为经济发展潜力的可持续性和可塑性积蓄力量。

  2、大力改善民生设施,促进紫云镇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紫云镇在冯援召的领导下,围绕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是公路建设。近年来,全镇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修筑公路80余公里,使全镇26个行政村村通公路,个别村达到了户户通、街街通,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二是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一是镇财政安排资金80多万元,用于镇卫生院新址建设、搬迁和医疗器械的购置,全镇卫生医疗条件达到新高度;二是做好每年的新农合工作,历年参合率达在9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建成了是花园式中心敬老院。投入150多万元的中心敬老院已全部建成,同时可集中供养老人200余名,全镇五保集中供养率达60%以上。

  四是对全镇中小学进行绿化、美化。镇财政投入180余万元对镇一中进行了绿化、美化,投入500余万元对镇定点布局学校进行新建、改建、扩建。

  五是创建工作得到加强。镇财政拔入资金购置了车辆、垃圾清运车等相关设备工具,成立以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主,聘请社会人员为副的创建队伍,形成了定期的保洁和清理制度。

  六是福利事业平稳推进。认真排查社会弱势群体,制订和完善帮扶制度,保障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仅2008年上半年就新增加低保户18户,35人,共发放低保资金80万余万元。

  (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工作机制

  (1)创新新农村建设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根据发展变化提出的重要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正确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冯援召同志立足实际,着眼未来,高薪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农村规划设计院教授来我镇勘察规划,精心编制了《紫云镇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少走了不少弯路,2006年,紫云镇塔王庄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孙祠堂村被紫云镇确定为试点村,结合试点村的村情,派出专门机关干部帮助设计规划,引导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为全镇新农村建设积累了经验。

  (2)创新镇域经济发展模式

  紫云镇煤炭资源丰富,是河南省煤炭富集地之一,可开采贮量14亿吨,有年产优质注焦煤180万吨的平煤集团十三矿、年产优质注焦煤240万吨的平宝煤业首山一矿。

  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十分宝贵。传统的煤炭行业属于纯粹的采掘业,仅仅把煤炭资源挖掘出来作为普通燃料来使用,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利用。

  紫云镇在冯援召同志的带领下,充分利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关联度高的焦化、陶瓷等企业,充分的利用煤炭,发展循环经济。

  (三)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紫云镇作为山区乡镇,人多地少,如何在土地流转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一直是镇党委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以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土地流转。

  一是园区化经营。紫云镇围绕煤焦化园区发展,认真开展好土地流转,在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前提下对土地实行集中流转,以合法的手续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将土地集中到煤焦化园区,为煤焦化园区发展提供用地支持。园区的发展带动了该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进了当地群众发展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切实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二是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通过合法、有序的方式,切实搞好产业化经营。

  三是反租承包。由镇政府出面,各村两委牵头,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在一起,取得土地的使用权,把这些土地承包给大户统一种植。同时,给予统一的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面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四是租赁经营。积极引导和鼓励以开展大户种植形式,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引导杨湾、孟沟、黄南等行政村的一些有眼光的村民,利用部分群众外出打工、土地无人经营的状况,采用租赁的方式,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开展适度规模的集中经营。

  五是有偿拍卖。把荒山、滩涂等通过有偿拍卖的形式,承包给大户经营,收到明显的效果,土地产值明显提高。紫云镇通过有偿拍卖,处理荒山、滩涂1万余亩,群众增收500余万元。

  六是家庭自由联合。农户在自愿的原则进行户与户自由组合,通过合地生产,利益共享的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增加收入。

  冯援召同志在紫云镇工作的十余年期间,兢兢业业,为紫云镇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工作业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通过其领导风格,领导作风,人格魅力在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威信,赢得了机关干部和广大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