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调研报告 >

我县劳动力资源调研报告(3)

2010-04-01 
是发展走以“消化”剩余劳动力为中心的城镇化道路。走城镇化的目的就是吸纳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
 五、未来发展规划

  (一)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法制逐步健全,我县工业基础加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劳动保障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为全县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到2012年 ,城乡就业将达到28.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达26.5万。转移农村劳动力将达到11.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将达8.8万人。到2015年,城乡就业将达到30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达27万,转移农村劳动力将达到13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将达10万人。到2020年,城乡就业将达到3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人数达28.7万,转移农村劳动力将达到1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将达1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二)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在全县劳动保障所(站)设立专门的培训工作机构,力争在2009年建立一个县级(800平方米)劳动力市场, 2010年建立四个乡(镇)级(200平方米)劳动力市场;2011年建立四个乡(镇)级(200平方米)劳动力市场。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明确任务,职责分明,确保工作有人抓、有经费、有任务、有考核、有实效,使全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吸纳劳动力参与的工业化路线。目前,我县有6万余人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流动,按7%比例计算,我县可吸纳4200-6000农民工回乡创业。具体措施是:在法律和**县产业政策的规划上,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创造劳动力参与工业化的机会和培养劳动力参与工业化的能力,为农民工回乡创业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和创业条件。

  (四)是发展走以“消化”剩余劳动力为中心的城镇化道路。走城镇化的目的就是吸纳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让剩余劳动力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体。首先,在城镇化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充分保障农民劳动力对土地的基本权利,要让他们有勇气、愿意走出农村。其次,开拓多种渠道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清除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歧视性政策,如户口、身份、工作岗位、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限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五)是制定提高农民收入为主题的农业产业化政策。首先是研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围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基地,打破区域界限,建立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的协作关系和利益返还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互相争夺原料。其次是依托我县的资源优势,加大对招商政策、投资环境的宣传力度,抓住普碳高速公路和新南昆铁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广泛接触,加强对接,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根据我县的农、林产业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末,我县的辣椒产业将发展到35万亩,蔬菜、水果、油料、茶叶等产业发展共计将达20.8万亩以上;还有林业产业中的核桃、油茶、红豆杉、膏桐等产业到发展共计也将达27万亩。根据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我县近10万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再次是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目前,我县的农业产业中,多数农户由于生产规模小,居住分散,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一般都处于出卖原材料地位,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竞争力较弱,因此,应该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起一种长效的伙伴关系,降低交易成本,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