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考察报告 >

推进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督查报告(2)

2010-03-28 
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按照“抓规划谋发展,争项目求发展,建项目促发展,强管理增效益”的整体思路,提前谋划布局2010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加强和省州扶贫办的联系、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项目。
 (二)突出主体,群众参与。贫困群众是扶贫的对象,更是扶贫开发的主力军。要全面完成项目村的建设任务,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形成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的意识。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把群众意愿变成群众的意志和自觉行为,自己的事自己出钱出力办,积极投资投劳。从而造就了“国家补助,政府协调,部门服务,群众参与,苦干实干、增产增收”的良好氛围。

  (三)产业扶持,增产增收。实施产业扶持是推动贫困地区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在项目建设中,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群众结合自己的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有特色、回报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的烤烟、养殖、蔬菜、林果、中药村等产业。积极发展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小产业,帮助群众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收入增长渠道,实现项目村群众的增产增收。

  (四)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从优先解决群众要求强烈而又做到的事做起,从发展好、实现好、保护好群众的的利益出发,从夯实基础,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减少贫困的事抓起,从事关群众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条件、上学就医、文化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方面入手。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搞建设,一是引导和组织群众投入土石方开挖,备料、沼气、水窖、改厕、改厩等的建设;二是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发展特色产业,运用先进的科技措施实现增产增收;三是组织和鼓励群众外出务工,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五)强化资金管理,推进阳光扶贫工程。管好用活有限的扶贫资金,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扶贫开发的根本要求。在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资金的管理使用,一是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二是资金跟着项目走,保证项目落到那里,资金跟到那里;三是实行财政回补报帐制,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启动后,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划拨启动资金,项目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结算,向财政报帐后全额划拨余款;四是按照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对项目建设资金超过规定的项目,实行扶贫项目招标制。

  按照建立阳光政府的要求,加大阳光扶贫工程建设力度,一是2009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现网上公开,即实施项目村、项目建设内容、扶贫资金在省财政网上公开,二是由县扶贫办代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乡镇签署《××县扶贫项目建设廉政承诺书》、《××县扶贫开发绩效责任书》,乡镇和项目村分别签署《扶贫项目建设廉政承诺书》、《扶贫开发绩效责任书》。三是实行扶贫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情况公示制,项目建设一律设置永久性公示牌,进行永久性公示。增加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建设的透明度,在让群众明白,让干部清白的同时,确保了扶贫资金的落实和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整村推进扶贫因群众受益面大,自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整村推进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加之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因此,在项目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群众负担较大。一是贫困群众连解决和维持温饱已经很困难,长期处于零积累和负积累的状况,几乎没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完全需要外界的支持和扶持,才能得以发展,贫困地区既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又要加速发展,需求矛盾较为突出。二是贫困地区由于贫困,应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一个贫困村要有所改变,所需投入较大,资金供给与建设需求矛盾突出,从整村推进项目实践来看,尽管国家给予补助,部门加大投入,但项目村群众的投入,不计算投工投劳,都是十分可观的,但仍无法全面实现建设目标。贫困村群众自愿抓住机遇,不惜出力出钱,甚至举帐建设,加大了群众的负担。三是县乡财政十分困难,资金配套难度大。四是部门资金整合难度大,要么没有项目资金,要么是在项目的选择、规划设计、投资预算、投资比例、资金管理,技术标准、项目实施、验收标准等方面,其上级都有明确的规定,而贫困地区由于贫困,一个很好的项目,仅投资配套就难住多少人,项目就做不成,形成好事、实事变成难事的局面。

  (二)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国土面积狭窄,人口密度大,为230人/㏎2。又是高岩溶地区,岩溶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1.3%,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度脆弱,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差,绝对贫困人口比重高,脱贫难度大。

  (三)贫困农户增收渠道狭窄,增收难度大。贫困乡村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科技意识淡薄,劳动者素质低等因素,传统产业仍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结构单一,新的支柱产业难予形成,群众增收渠道少,增收难度大。

  (四)贫困人口减少速度趋缓,返贫人口呈上升趋势。一是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剩余的贫困人口巳成为扶贫开发的“硬骨头”;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已成为弱势群体,无法和发达地区竞争,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三是致贫因素多,因灾、因学、因病等导致返贫现象突出。

  (五)发展不平衡,整体效益不够明显。一是整村推进任务艰巨,面大量广,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由于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存在差距,项目村情况千差万别,村与村之间的实施效益、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

  六、下步工作打算

  1.对尚未完式的项目,加强督查、督促,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全部项目在年度前完成。

  2.对已完成的项目,尽快组织验收。并在验收后及时下拨项目资金。

  3.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按照“抓规划谋发展,争项目求发展,建项目促发展,强管理增效益”的整体思路,提前谋划布局2010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加强和省州扶贫办的联系、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项目。

  4.认真总结项目实施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整村推进的各项措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点面结合,连片开发;乡为单位,部门协作;整合资源、配套建设;发动群众,自建家园,为实现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5.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扶贫开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实施片区开发,亮点开发。突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实现扶贫开发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步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同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县委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