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党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论队伍和理论家,必须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和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着重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有关的理论政策,研究与民革有关的各方面的理论问题。在这些研究工作中,各级民革组织的报刊责无旁贷地应协同理论政策研究部门和宣传部门担当起团结理论队伍,发现研究人才,推出研究成果的重任,而民革中央的一报一刊则当然地要起支柱和龙头的作用。
加强对消息的报道也是十分重要的。《团结报》作为一份以新闻性为突出职能的公开发行的报纸,尽管是周二刊,其时效性比不上日报,但其动态性的新闻所占的比例还是应当尽量大一些,以避免杂志化的倾向。
《团结》杂志虽是以“言”为主的刊物,但由于《团结报》是公开发行的报纸,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和职业读者群的要求,不可能完全担当起党内通讯的任务,所以《团结》就要把《团结报》的不足之处弥补起来。《团结》既要“谈最主要的问题”,又要“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就是说又要作“通讯”又要作“研究”,兼起报纸和刊物的双重职能。所以说《团结》要避免过于杂志化。过去《团结》对各地的消息均以无标题“简讯”的形式处理,似感薄弱。这样的编排,一是容量小,一些新鲜的经验和重要的消息得不到充分的报道;二是各条消息内容不分巨细、轻重、新旧,一律并列排印,编者不能用版面“讲话”,体现不出领导机关的评价和意图,指导性必然被削弱。
(3)应制定并下发宣传方针和报道计划,不断提高编辑水平。
据我所知,民革中央机关的一报一刊目前尚未经常下发宣传方针(或宣传要点)和报道计划,主要依靠自由来稿。我们下面工作的同志很盼望能得到中央报刊的指导性文件。因为中央报刊的宣传报道计划体现了中共中央及民革中央的精神和指示,可以使地方工作的记者、编辑有所遵循,能够比较准确地选择报道对象、角度,取舍素材,提炼主题,不断提高稿件质量,自觉地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如果让记者和撰稿人自己去揣测报刊的意图和脉络,往往不准确或慢“半拍”。所以,定期向地方工作的记者和编辑下发宣传报道方针、计划,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虽增加了编辑部的工作量,却可以提高稿件的利用率和报刊的质量,收事半功倍之效。
要提高编辑水平,还应在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制作标题、安排版面等方面的技术上多下功夫,以使报刊内容和形式达到尽可能的完美统一,最大限度地增强宣传效果。
(4)建议开展报刊编辑工作的研讨和交流。
如何办好民革的党报党刊是一个大课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因为民主党派的党报党刊同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及其他的专业报刊既有共同点又有所区别。如何认识民主党派报刊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如何在思想内容上既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又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拓宽报道面,多提供为民革党员和统一战线系统各方面人士及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信息,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如何改进报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提高宣传艺术,增强报刊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等等,很多重要的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去分析、探讨。
从编辑和记者这方面来看,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所以他们需要相互联系和交流。但是他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每次全国性民革宣传工作会议,大多是宣传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而且报刊编辑工作一般也提不到议程上。希望民革中央多为各地的编辑、记者提供交流的机会和条件,如召开座谈会、理论研讨会,举办业务培训班,创办专业性刊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