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断加强学习,做遵守党规党纪的明白人
之所以首先强调要加强学习,是因为它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种责任、一种修养,是我们加强党风党纪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广大中层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必由之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这首歌生动地反映出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有着铁一般的纪律。8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克难攻坚,从胜利走向胜利,除了依靠革命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路线方针外,还依靠严格的纪律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从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今天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是我们党历来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和优势,是我们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重要经验。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我党的各项纪律,坚持用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要学习党的政治纪律。党的政治纪律是党依据不同时期政治任务的要求,规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行动的行为准则,是党最重要的纪律。党的政治纪律的核心,是党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允许自行其是,更不允许阳奉阴违。我们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二要学习党的组织纪律。党的组织纪律是指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原则和规范,它是处理党组织之间和党员之间关系的纪律。组织纪律的核心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各级组织要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任人唯贤,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反对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
三要学习党的经济工作纪律。党的经济工作纪律是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贯彻执行而制定的财经政策、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法规。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经济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能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四要学习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党的群众工作纪律是指导、约束党的组织和党员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保持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规定,是党组织和党员处理和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的核心是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允许以任何方式侵占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密切联系群众,心为群众所系,利为群众所谋,决不允许侵犯群众权益,决不允许欺压群众。要自觉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清正廉洁,一心为公,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五要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从严治党,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一贯方针,经验表明,对经不起考验的党员,仅仅靠教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必须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党员干部手中大小都有一点权,特别是县直部门的广大中层干部,往往都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找的人很多,面对的诱惑也很多,稍有不慎就可能“成千古恨”,这样的前车之鉴已经不少。因此,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充分认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意味着责任、服务和奉献,而不是享乐、利益和索取。要时刻警醒自己,将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自觉转化为内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修养,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二)树立宗旨意识,做加强党性修养的排头兵
当前,我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县直机关担负着实施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指导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责任,许多同志多年如一日,不讲条件、不计名利地战斗在工作一线,为全县发展大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对这样一支讲政治、讲大局,重责任、重使命的队伍,县委是充分肯定的。广大中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内联外接的关键位置,承担着大量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是各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中层干部是谋事的主流、成事的主力。我们理思路、作决策,如何做到既符合上级精神又符合我县实际,需要中层干部发挥智囊作用,为本地本单位、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我们抢机遇、抓落实,如何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需要中层干部发挥能力优势,创造性地贯彻工作部署,保障工作落实。中层干部还是一般干部的榜样、本单位的形象。各级科室的一般干部要靠中层干部传帮带。大家有着怎样的精神状态、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单位一般干部的成长,关系干部梯队建设。中层干部又经常和外商、群众打交道,大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县的整体的形象,代表着**县的发展环境。环境问题无小事,有时不经意的一件小事,都可能撵走一个外商,跑掉一批项目,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说,中层岗位责任重大,使命艰巨。也正因为这样,广大中层干部更加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党章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根本标准。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放松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切实加强自我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风和情趣,决不能热衷于灯红酒绿,决不能沉湎于低级趣味;要更加注重道德品行,努力提高道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带动全社会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气。
二要增强宗旨观念,坚持勤政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种种作风问题,归要结底都是宗旨意识不强、没有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位置的表现。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行动上,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抓发展,通过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增多的情况下,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着力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使中央和县委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在振奋精神上见成效。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我们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往往都与一些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负责任直接相关。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肩上的重任和使命,强化责任意识,带头落实责任制,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三要恪守求真务实,坚持真抓实干。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无论多美好的蓝图,多周密的部署,如果束之高阁、得不到落实就等于一张白纸。当前经济形势下,尤其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攻坚克难上狠下功夫、在改革创新上狠下功夫,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要察实情,深入到第一线,扎扎实实搞点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增强我们制定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讲实话,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在平等讨论和思想碰撞中解放思想、统一思想。要办实事,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重要环节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要求实效,以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对待工作,抛弃私心杂念,克服浮躁情绪,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不搞“花拳绣腿”,不搞主观臆断,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
四要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我县于3月份启动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使加强党性修养、建设优良作风化虚为实、创出特色、走出路子。一是提高学习教育的自觉性。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深入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加强党性修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并注重学习我们党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真正学出新意、学出成效。二是增强检查整改的针对性。要把“整顿机关作风,加强效能建设”做为切入点,重点解决“精神状态不振、责任意识缺失、工作作风飘浮、服务观念不强、法纪观念淡薄、团结协作不够”等突出问题。三是推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坚持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建立健全机关效能提升机制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来抓,推进机关工作流程不断优化、服务效率不断提高。要把党性修养、作风状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因素,真正把党性强、作风好、工作实、有本事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