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去踢一只死狗!卡耐基这种对待流言蜚语的态度真是绝了。哎,这算不算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呢?”
“以往我总觉得说别人的好话就是在奉承人家,对别人的长处总是不服气。其实真心地对别人说一些赞美的话又有何妨,别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听到你的真心赞美而对你有好感。”
“要使别人做什么事,就要让别人对你的问话或要求尽可能答‘是’。据书上说这是一种心理学原理。也就是说,要尽量让别人考虑做这件事对自己的好处——这一点似乎有些自私,但就心理学上满足一个人来说,也不无道理。”
“读卡耐基,我收获不少,似乎已经掌握了与人相处的妙法。——生活原来就是如此啊!”
“读卡耐基的书,感觉是实在,仿佛刚同作者进行了一次交谈。让人看完之后有种强烈的‘试一试’的愿望。”
“唉,如果早点认识卡耐基,我的同学关系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糟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书,我们老师不讲。”
“怎么敢讲?政治课不也讲了‘人际关系’吗?”
“哎呀,那算什么呀!——什么‘团结一致’、‘友爱互助’、‘共同奋斗’、‘共同前进’……拿到生活中去根本不管用!”
“其实,政治课讲的一些观点同卡耐基的观点是相仿的,可缺的是‘实’,往往因为空洞,让人感到虚假而不可信。”
“你敢不敢给政治教师说,让他在课堂上讲一讲卡耐基?”
“怎么不敢?但她敢把资本主义的卡耐基请进社会主义的课堂吗?”
……
“让卡耐基进入课堂?”——我们不必责备学生这一呼唤的幼稚。片面与偏激。因为这与其说是学生对一位学者的呼唤,倒不如说是学生对一种充满真诚、贴近实际、深入心灵的教育的呼唤!
这声声呼唤,值得每一位教育者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更多精彩文章请访问:http://www.reader8.net/data/yjzc/。看来,仅仅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思想教育、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是不够的,我们的学生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别是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我们更应关心他们在知识、情感、兴趣和性等一系列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并予以主动积极的辅导。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深入每一个学生复杂多变、奇妙无穷的心灵,而教育者才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