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员结构
60年前,村里的村民都是地道的农民,靠耕作维持生计。而今十几年来,由于中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更多的人选择了外出务工。因此,村中的外出务工人员已超过了留在村中耕作的人。除去外出务工人员以及留在村中耕作的人员,剩下的就是学生以及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小孩。
以下是村中人员结构60年来的变化情况表:(每十年记一次)
年份1949195919691979198919992009
总人数4175137307459556641
留下耕种人数234294239335343113
无劳动能力人数10161931525564
外出务工人数0000638309
学生817243766120155
原因分析:由于全国工业的块速发展,全国的劳动力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又因为工人的收入较农民而言更加可观也更加稳定,因此有条件的村民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同时由于全国义务教育的推广,学生在村中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4)经济情况及村民收入来源
60年前,村民们靠种植一些简单的农作物来维持生计,基本上没有金钱上的收入。但这60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村民们的收入情况也改善了许多。首先,随着农业的发展,村民们种植的农作物不再是只用来自己食用,而是把大多数换成金钱。另外,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情况也比较乐观。因此,较60年前而言,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改善。但问题仍然存在,村民中的贫富差距也在逐年增大,比较富有的家庭,有的年均人收入以超过万元,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贫困家庭中,有的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元左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还不能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
一下就是60年来村民的收入及经济来源的变化情况(每十年记一次)
年份1949195919691979198919992009
村民年均人收入6186228764515543076
最大年军人收入差距112519730257718968879
经济主要来源耕种耕种耕种耕种耕种及务工耕种及务工耕种及务工
原因分析:从农业方面看,由于杂交水稻等高产作物的出现,农民的产量大大增加,收入也大大的增加了。从工业方面而言:由于全国经济的增长,工人们在付出同等劳动时所获得的报酬也较以前翻了几倍。这些原因都推动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