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对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考察的重点。申论考试不但要考察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文字表达、文体运用的能力,更重视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后者主要在提出对策的环节中体现出来。
提出对策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要想提出正确的对策,决策的过程就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钟君老师针对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写作提出对策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步,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
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
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钟老师关于提出对策思维的特别强调:
在这一部分,提出对策的根本思维方法就是辩证分析。具体地说,就是灵活、巧妙地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充分发掘矛盾的共性的同时,抓住矛盾的个性。这是因为,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蕴含,同时又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个方法在提出对策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就是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万能八条”结合起来。
第一步根据矛盾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
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通过分析特定事实的现状,主要是分析其存在的负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是提出正确对策的前提和关键。更清楚地说,这里面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这部分工作实际上在前面阅读材料和概括主要内容时已经完成。
其次,根据对这种消极负面影响的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钟君老师以200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第二题为例分析:
该题的要求是:“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根据题意分析,我们要提出对策建议首先就要找出材料反映的种种弊端,然后是找出弊端发生的原因。根据我们前面讲的阅读材料的技巧,我们很容易发现,涉及的弊端主要有网络广告泛滥影响读者阅读、影响电脑运行、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网络诱发犯罪;网络完全无保障等。找到弊端后,我们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分析弊端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即找到如何有效管理网络广告,如何减少网络诱发犯罪的可能性,如何保障网络安全等等。
实际上,这道题已经被出题者有意地降低了难度,因为题目明确要求“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这种表述相当于给考生提供了一种分析路径,提醒考生所给出的对策建议应该以材料反映出的弊端为框架,不能“漫天撒网”。但是通常情况下,题目要求往往会被设计为“就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即使是这样的问题设计,也应该非常清楚,你首先要找到的是问题的“弊端”。
第二步利用矛盾普遍性借鉴“万能八条”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不但具有特殊性,而且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个性,而且具有与同类事物在本质上类属的共性或一般性。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依存,相互蕴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不能总停留在对个性的层面上,必须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升华出共性,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普遍性,这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分析、归纳等逻辑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认识,钟老师在借鉴决策学的相关理论,参考大量政府文件报告中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措施,对各种对策措施进行了归纳概括之后,提出了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这对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来说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因果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的基本办法
“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钟老师说。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深层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能够对症下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辩证思维分析就是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问题,而不是僵化静止地看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而不是简单孤立地看事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找到了材料所反映问题产生的根源。
例如,解答200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必须抓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对根本矛盾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关城市布局方面的具体措施,否则一味抓住居民与印刷厂的纠纷不放,陷入司法审判的矛盾之中,是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的。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不但要看到内部性矛盾(内因),还要看到外部性矛盾(外因)。产生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进行原因分析。
万能八条口诀: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一)“万能八条”钟君详解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1)根据
一个组织中的领袖和权威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灵魂作用。领袖和权威对事件的态度对于事件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在我国,政府中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此事解决的速度。温总理为农民工讨薪,以及由此产生的“清欠风暴”就是最好的社会例证。实际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在任何时候,解决某项具体问题或某重大社会问题,领导重视都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思想是源头”,解决问题不但需要领导重视,更加需要组织中所有人对该问题提高认识,密切关注。
(2)具体措施举例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根据
俗话说,“雄笔一支抵万军”,枪杆子和笔竿子都是政府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记者通常被称为“无冕之王”,正是由于媒体和舆论蕴含了无穷力量。媒体不但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孙志刚事件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就不会有我国救助制度的彻底改革;如果非典发生时,没有《南方周末》关于钟南山院士坦承非典真相的报道,非典造成的后果可能更加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共同关注》栏目对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可能就没有今年这么浓烈的关注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氛围。因此,要想使某个社会问题尽快的被解决,迅速的引起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除了依靠媒体,依靠各种形式的宣传之外,可能别无他法。党和政府历来也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力求牢牢地把握大众媒体和宣传工具的主动权。党和政府充分利用媒体传播面广、迅速及时、强大的影响力来宣传自己的宗旨、方针,通过媒体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以便于统一群众思想,提高认识,从而有利于迅速推动工作。
(2)具体措施举例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