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剖析材料 >

从哲学视角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

2009-06-08 
这是3COME文档频道为您整理提供的一篇关于从哲学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剖析材料。
五、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哲学条件、阶级特征就是实现质的飞跃。

  当代中国用马克思主义新原理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表现特征。一个社会的发展和存在方式,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规律。解决矛盾的办法和制度向科学方向上的转化,是社会进步的趋势。当代中国的表现特征就是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里,发展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原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形态上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毛泽东时期、解决的主要是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尚无体系和格局的问题。经历了邓小平时期,解决的主要是怎样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经历了江泽民时期,解决的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的问题。正经历胡锦涛时期,正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原理形成时的时代背景、哲学条件和阶级特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判断,历史的结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新原理始终处于一种不断结合时代特征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发展,其发展的条件也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经济建设多元化发展。经济建设多元化发展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上的矛盾的科学之举。能推动社会发生进步意义的哲学体系,反映的才是科学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就是用历史的观点,结合中国国情,产生马克思主义新原理,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时俱进,这样的新原理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多元文化背景上的规律论、方法论,是人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最科学的原理。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是分阶段、分特征发生变化的,质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不变不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民主性很强的思想体系。民主的根本含义就是保障民生,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形成的矛盾。而任何一个国家,思想信仰有多元性,民族文化有多元性,生活习俗有多元性。只有把思想体系制定成一种制度统一于社会的发展中,才是社会的进步表现。社会进步的法则就是尊重差异,兼容文明,集中管理,将理想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目标。把所有现象,抽象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发展理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不搞思想指导的多元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如果坚持思想指导的多元化,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是在坚持普遍观点同中国发展普遍结合的情况下产生新原理,用以意识形态的指导,否则不是马克思主义现象。

  所有思想体系,都是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功能,作用和影响上建设的,使之形成一种社会在道德意识、法制纪律等方面的秩序。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的根本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是解决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的关键。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就是气势磅礴的改革开放大环境的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原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思想体系就是一种基本理念,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取向,就是一种政治规律在客观状态中的科学形成。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关键还在于对社会核心理念的概括。马克思主义就是用思维和存在的方式,用方法论和世界观使一种学说形成一种思想体系,这种思想就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思想体系的科学发展就嬗变成一种真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