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新时期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领导讲话(1)
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进行的简要剖析,并从两个方面提出的建议对策,认为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时期,对于搞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既要注重形式“活”起来,又要注重在“创新”上动起来,借助于开办“乡村书吧”、组织群众演出和科普电影下村等形式,促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来都是为党和国家事业服务的。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也给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各类媒体的飞速发展,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互相融合,这就意味着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更要适应形势、引领趋势、服务大局、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对干部群众进行开放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引导,不断增加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着力推进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
乡镇场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最前沿,是第一阵地;农牧民群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直接受体。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用最朴实的语言、最言简意骇的表达,要用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把最新的形势信息、把与农牧民群众紧密相连而且也被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告诉群众,植根于群众,从而使宣传思想工作努力形成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引导和激励各族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团结奋斗。鉴于目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现状,笔者认为要重点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要注重形式上“活”起来
当前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主要以标语、宣传单、宣传材料、以会代训等形式为主,形式古板,群众主动接受的意识不强。因此,必须在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律法规、大政方针等灌输于群众。
——愿“乡村书吧”多起来
可以通过节省机关办公开支、社会募捐、个人捐赠的办法,购买科学种养、家庭教育、科普生活等方面的图书,帮助群众办起科技图书阅览室,对群众免费开放。群众通过看书学习,不断“充电”、“加油”,掌握科学种植、养殖知识和加工生产技术,提高致富本领。诸如科技图书室这样的“乡村书吧”必定会成为群众科学种田、脱贫致富的“知识库”、“技术室”、“财富仓”。只有“乡村书吧”越办越多、越办越好,才能够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盼群众演出更红火
广场文化艺术节对促进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仅局限于组织群众到县城演出,而群众在本乡本村的演出却很少。建议在今后,因地制宜,以村或以乡镇场为单位,让过去广受群众欢迎的农村剧团“重起炉灶”,让那些熟谙乡村传统艺术表演的中老年人重操旧业,并带徒传艺,一方面能传承传统艺术,另一方面能丰富群众的生活。要给这些农村剧团提供广阔的舞台,要让他们经常性的在本村本乡演出。同时,既要给传统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如政府的新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中的趣闻、农村致富创业的典型等,都可编成故事写入剧本;又要帮助“农村剧团”主动找市场,公安、交警、工商、国土等部门每年都要组织法规宣传,农村剧团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做些工作,既能增强法规宣传教育效果,又能为剧团的运转找来经费。
——望科普电影常下乡
近年来,每年都搞“五下乡”活动,总是以发放科技小册子、宣传资料为主。由于群众文化水平有限,接受能力不强,加之平时很少读书写字,读起来会吃力,对知识的理解、把握难以到位,如此科技下乡,群众不懂的问题依然不懂,并不能真正帮其解决多少现实难题。与之相比,组织科普电影下乡效果就好得多。科普电影直观形象,群众瞧得懂、有兴趣,看科普电影还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对于政策理论的宣传,更便于群众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