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群众工作机构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必须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思想认识、宣传力度、工作重点、培养典型等方面下功夫,重点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一)提高认识是关键。我们今天所说的群众工作,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群众工作,也不是狭义上的信访稳定工作,而是以理情绪、保稳定为切入点,以解决群众最为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存在着种种不适应,有的甚至对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犯“头痛症”,这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掌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不善于创新方式方法。因此,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的本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增强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把建立群众工作机构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机制作为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和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有效载体抓紧抓好。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群众工作机构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机制的影响力。注重宣传工作、注重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舆论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今天,我们开展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首先也要营造氛围,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连最基本的宣传工作都没有、或做不好,广大群众对群众工作机构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不了解,不认识,影响力不大,工作开展就无从谈起。在开展群众工作和领导大接访活动的宣传中,各县(市、区)要从媒体宣传、阵地宣传、文化造势等多个方面,对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进行一次周密安排。每个地方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尤其要做好乡镇基层、人口密集区、主要交通沿线的宣传工作。要把乡镇、农村作为宣传的重点,充分利用文化站、文化大院、乡村墙面等阵地,大力宣传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要做到电视、广播、报纸上天天都有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的报道,主要街道和交通沿线随处可见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的宣传标牌标语。真正使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浓厚氛围。各有关单位要通过板报、墙报、简报、会议等不同形式的形式,通过开展“八荣八耻”等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形成共建和谐、参与和谐的良好态势。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与市、县维稳办、联席办的沟通联系,及时将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的动态、做法、典型事例等以信息、简报形式上报。市维稳办、市联席办对各地各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编发,争取在国家和省级以上简报中宣传我市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的情况。
(三)突出重点抓调解。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纠纷是和谐稳定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把排查化解突出的矛盾纠纷作为检验一个地方、部门平安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尺,下大力气抓好落实。一是重点抓好群众工作机构的工作,要利用群众工作机构这个平台,变过去定期“大接访”为经常性、日常化、制度化的群众随时来访接待或下访,变过去遇到问题时才由多个职能部门出面协调的松散型调处模式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固定常设运作模式。坚持把群众工作机构作为了解群众疾苦的“寒暑表”,改进工作的“调节器”,作为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的角REader8.cn 转载请注明出处度,认真接待和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将大量的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二是重点抓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及领导包案下访活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排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同时建立高效便捷的调处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和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问题,实行件件交办制度,无论大小都及时转交有关部门或乡(镇)办理。同时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五包”责任制,逐件分解到各级、各部门领导,对重点突出问题通过包案领导协调组织,采取走访、约访、暗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开展调处工作,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重点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要变县委书记大接访为四家班子大接访、乡(镇)和各单位领导大接访。各单位接访人要集中精力抓好每天的接访承办事项,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办,包案清楚,责任明确。
(四)培养典型促成效。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有关地方和部门结合实际,初步有了自己的特点。我们开展群众工作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需要方方面面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因此,各地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深刻查找不足,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已经取得初步经验的地方,要总结完善,不断提高,更上台阶;工作落后的地方,要抓住根本,选准载体,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矛盾纠纷较多的地方、部门,首先要把化解矛盾纠纷放在第一位。矛盾纠纷较少的要先行一步,积极关注民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