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 水准点要设置稳定、便于保存、方便施测的地方.
2. 施测前需抄写各中桩桩号,以免漏测.施测中立尺员要报告桩号,以便核对.
3. 转点设置必须牢靠,若有碰动、改变一定要重测.
4. 个别中桩点因过低,无法读取中视读数时,可以将尺子抬高一段距离后读数,量取抬高的距离值,加到中视读数中,但此种情况不宜过多.
(四)场地抄平测量及绘图
对于一般的建筑场地,应在测设之前,对起伏不平的自然地貌进行平整,高处挖去,低处填平,使之成为一定高程的平坦地面.平整场地应考虑挖、填土方量基本平衡的原则,也就是挖高填低,就地取土,进行平整.
平整建筑场地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场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资料,可根据地形图资料进行平整计算;另一种是场地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现介绍于下:
如果建筑场地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不能依据等高线确定建筑场地范围内各方格角点的高程,此时需进行面水准测量解决方格角点的高程,其方法如下.
1.在建筑场地的范围内,用经纬仪和皮尺在地面设置方格网.
如图1所示的一块建筑场地,靠近或穿过这块场地设置一条基线AB.在基结上丈量等长度的12、23、34、…线段,其长度按地形起伏情况及估算精度要求而定,一般为10~50m.然后分别在1、2、3、…点上安置经纬仪测设垂直方向线11′、22′、33′、….在各条方向线上再按等长度丈量,得各方格的角点,并在地面作出标志(钉小木桩或撒白灰)和进行编号.各方格角点可采取行列编号法,每个方格角点有两个标号联合表示.图2所示为行列编号法,有六五行,分别以A、B、C、D、E、F表示六列列号,以1、2、3、4、5表示五行行号.对于最左上角的一格其四个角点点号为A1、A2、B1、B2表示.
图1 建筑场地 图2划分方格
2.进行面水准测量,求各方格角点高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这快建筑场地,各方格角点的高程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连测解决因为是求场地面积内各方格角点高程,故称面水准测量.其方法是如场地附近有水准点(如图3有水准点BMC,高程为60.188m),可从水准点出发.如场地附近没有水准点,则可假定某方格角点为水准点,并给以假定高程值.按水准路线的形式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图3由BMC点起始,经1、2、3、4、5站后,仍回到BMC点.在每站除读后视与前视转点读数外(图上每站的二条实线表示者),还应读各站欲连测的方格角点读数,为插前视读数(图上每站的虚线表示者).转点读数应读至毫m,插前视读数读至cm.实地读数的情况如图3各角点上注字.将所有读数即时记录在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内,再推算转点和插前视点的高程.
图3 方格角点高程测量
3.计算场地平整后的设计高程
绘一张与图2一致的空白方格网,将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中各点高程填注在各相应的方格角点左上方,如图4所示,计算场地平均高程,其公式为:
得场地平均高程,取为该建筑场地平整后的设计高程.并按在图4上绘出该条等高线.该等高线为挖、填边界线.再计算各方格角点挖、填深度,各方格挖、填方量,总挖、填方量.
(五)闭合导线测量及绘图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1)相邻导线点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