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实习报告 >

金融系学生毕业实习报告:商业银行实习报告(2)

2009-03-19 
总行一般机构齐全,大致有个人业务部、公司业务部、信贷审查部、营销部、业务部。支行的组织架构则相对简单,大体由个人业务部、公司业务部、办公室三块构成。我所在的个人业务部,也即Personal Banking Department,行业内叫法为“个金”,与公司业务部“对公”的简称相对。
  发现之二是个贷坏账率极低,而银行坏账率大都来源于公司大客户。目前,各大银行均已实现联网,个人信用记录均已备案,个贷经理乐观的谈到,“除非这人以后不想与银行打交道了,否则,想方设法他也会把钱补上”。偶现的个贷坏账大都由于私企老板生意亏损,实在走投无路,否则,一旦银行把催还通知发至欠款人单位,大都是由于工作繁忙而疏忽了。惭愧的是,最令个贷经理头疼的却是大学生助学贷款,一方面迫于人行限额一方面基于社会责任,银行每年都怀着矛盾心情放出早已做好坏账准备的助学贷款。反观对公业务,由于每笔业务数额巨大,一旦出现纰漏便大幅拉升坏账率。

  发现之三是个人住房贷款蒸蒸日上,从贷款方看,经常接触到某些私企老板拿来包二奶的房子作抵押,从银行方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政策争抢这一基本稳赚不亏的业务,如银行推出的房贷送保险。反观个人汽车贷款,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步破冰和国内各大汽车产商的大肆扩张产能,汽车几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相近,一日一价,保值率太低自然导致坏帐率太高,试想,当贷款购买汽车的二手市场交易价格尚不如新车价格时,自然车主失去了还贷动力,于是某些支行都已暗自停办个人汽车贷款业务。

  发现之四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受多种因素制约。首因仍然是政府管制,一项创新业务或创新产品上报后须经上级部门讨论、研究、审批、下放,且不说通过率如何,单论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往往银行拿到一纸批文时已经时移而事异了。次因是自身研发能力不足,无缘与研发部的人聊过,但我视野所及,银行内部的业务学习和重金聘请的外部培训在员工看来无疑是走过场,人手一套的04年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丛书静静伫立书橱中与桌历一般,学习型组织建设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末因是银行市场培育不足,引入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后倒也引进了不少创新产品如结构化证券,但国内市场主体仍然是不具投资常识的投机者,要刺激其投资欲望必先弥补其专业知识空白,而培育市场这项创造性营销举措又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导致各银行无不裹足不前。

  发现之五是支行业务的综合化。曾与一支行的行长和个贷经理座谈过一次,得知做个贷的也做公司客户,做对公的也做个人,不仅业务范围相互渗透,而且业绩考核也是多元化的。照理说,部门分割、业务分工、考核细分才是,未及细究,纳闷至今。

  三、实习收获

  一是注重细节。商业银行特别是作为后台支持的总行,各类琐碎的工作很多,所以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便是关注细节,例如每天都将近100个的电话,一个通知发给北京33个支行按三次拨通计算,需要的可是异乎寻常的耐心。

  二是熟练掌握办公室必备技能。窃以为,坐办公室的至少必须熟悉Word、复印、传真三项基本技能,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熟练更可在群姝环绕的办公室里大挣印象分。

  三是学会电话交流中的礼节。打电话虽然简单,却也暗藏学问,打给分行经理和支行行长,默认的是先称呼职务。一旦遵守这个潜规则,对方一般便会和蔼的问道,“你怎么称呼?”,客气之余似乎还含延揽之意。工作中,一女生习惯拿起电话称总行,居高临下之态让一窗之隔的我都甚觉逆耳,更何况那些一方之长,特将此女的打电话场面实录如下,以儆后人:

  “你好,总行,现通知你上报一个数字……”

  “等等,你是谁啊?”

  “我是总行个金啊”(这家伙记性可真差,还得重复一遍自报家门)

  “知道我是谁吗?”

  “你是×支行×行长啊”(内部的电话本上写的很清楚啊,肯定是想显一下)

  “刚来的吧,以后打电话先把自己报清楚,万一是外面打过来的,不是泄密了吗?”

  “这个……”(我呸,银行内部电话的前四位都是一样的,倚老卖老)

  “还有,以后要什么数字直接找负责人,我很忙,明白吗?”

  “知道,下次……”(内部电话本上可没有那么详细,不找你找谁啊)

  “嘟嘟”

  “嘟嘟”(拷,下次一定先挂他)

  如是,沟通的效率高低,立等可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