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演讲致辞 > 辩论赛辩词 >

Aitxt_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2001年(3)

2009-03-11 
首先,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科技的好处不用我多费唇舌,待会儿对方辩友一定洋洋洒洒,然而常常被我们认为的加以淡化甚至忽略的却是它的负面影响。不同于其他事物,科技的反面锋如刃,利如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刃剑。然而假如您以为人类已经清醒意识到双刃剑的存在,那您就有些过分天真了,当人类一次次自豪地表示,新科技正以最快速度加以应用,而表现出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高效率时,您可曾想过,这同时也意味着对科技负面效应的来不及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正是灾难的发端,科技的毁灭性正体现这种趋势的无以逆转。
全球超过35000家跨国公司,主要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这些跨国公司掌握的庞大资金,已超过97%的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使他们只适合发展高劳力、高污染、高消耗、低经济效益的产物,而那些发达国家继续生产他们经济比可能为1:100的产物,难道拉开这样的国际竞争差距还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吗?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但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果实,他们的劳动力权益、环保发展等反而受到了破坏,甚至失去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在竞争利益上与发达国家产生了更大的差距。因此我方主张全球化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

  纪宝娟(正方二辩):我方完全同意对方谈全球化应以经济为主的观点,我方一辩已经说明,全球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而经济的全球化是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基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他守着一口空锅,没有资金投入,怎么能把经济这顿大餐做出来呢?

  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据统计,发展中国家80%的技术创新和95%的世界技术转让都来自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企业。

  第三,经济全球化刺激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增长以技术和资金为主要要素,而以市场的扩大为支撑。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资金,引进了技术,培育了市场,这不正是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吗?

  范凯云(反方二辩):正方分别从外资、技术、市场这三个层面去论证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对方辩友有没有想过,从根本上说,发达国家只是把不适合在本国发展的部分,包括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所以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必须付出庞大的代价,他当然可以学习技术,但是这个技术绝对没有办法成为他自己独树一格的基础。

  所以要判断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没有利,要看它在这个趋势中能否获得足够的自主性,竞争力是否能提升。很可悲的是,根据联合国的资料统计,1983年之后,贫国跟富国的贫富差距从原本的43倍变到60倍,而在发达国家穷人减少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穷人却从原本的2亿人,变成现在的15亿人。种种资料显示,在竞争力层面上,全球化的确对发展中国家不利。所以请对方辩友正视事实,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

  叶斌(正方三辩):对方同学很多观点是不正确的。首先,对方一辩同学指出,应该以经济为中心考虑这个问题,对方二辩同学却认为经济发展不代表发展,请问这种矛盾如何解释?其次,对方一辩同学因西方发达国家由全球化获利就得出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结论,这种推断是不符合逻辑的。事实是全球化正日益使世界上各个国家相互合作更加紧密,只有互惠互利,才可以共同繁荣。

  对方同学错误地理解了有利的概念。有些国家确实贫困,但这可以怪罪于全球化吗?比如像对方一辩提到的环保问题,解决环保问题,正需要全球化。臭氧层在扩大,温室效应日益严重,怎么解决?要靠全球化。如果没有全球化合作的典范——防止臭氧层继续扩大的蒙特利尔协定,那么一百年后,人类就要真正面临灭顶之灾了,难道这不是对发展中国家、对全球都有利的吗?

  陈晓帆(反方三辩):对方辩友的论述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逻辑谬误。顿米尔金告诉我们,所有进步缓慢、改善缓慢的国家,都是不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然而今天正方告诉各位,全球化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既然是对它有利的事情,它为什么要拒绝,难道它害怕发展,不希望进步吗?

  第二,事实认识上的错误。对方辩友告诉各位,发展中国家被发达国家选择、利用之后,它们可以从中获利。但为什么联合国资料显示,贫国与富国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各位猜是100倍吗?是200倍。对方辩友告诉各位,全球化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解决饥肠辘辘的问题,然而联合国农业组织却告诉我们,参与全球化之后,90个发展中国家中有70个国家现在面临最基本的粮食危机。

  对方辩友只不过是一个新帝国主义以及殖民主义的魔鬼代言人,是一个扼杀发展中国家未来以及前途的刽子手。现在印尼每天有15万人天天在布满化学物质的工作环境中工作,难道他们愿意在这种布满危险物质的环境中工作吗?无奈的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他们不得不向它低头,因为他们丧失了选择最基本工作环境的自主权!

  交锋

  ■正方:在对方辩友描述下,全球化仿佛是虎穴龙潭,那么那些积极参加的国家,岂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吗?

  ■反方:在过去全球化的20年内,全世界贫穷国家比发达国家增加了将近一倍,对方辩友如何解释呢?

  解意:在对方辩友描述下,全球化仿佛是虎穴龙潭,那么那些积极参加的国家,岂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吗?

  包威棣:对方辩友希望谈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国家,我们就谈积极参与国家。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在90年代,国民生产总额下降20%,在1997年一年之内,国民生产毛额就下降50%,这不正是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结果吗?

  叶斌: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世贸组织的原则是什么?

  陈晓帆:我不清楚世贸组织的原则是什么,但是我却看到,在全球化进程当中,印尼的失业率从过去的6%到现在的10%,这要如何解释呢?

  解意:我想告诉对方辩友,世贸组织的原则是非歧视和公平贸易,难道这种原则会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吗?

  苏柏瑞:当然不利,因为它根本是一个不公平的规则。我倒要问对方辩友为什么在全球化之后,全世界最富国人民的收入却从14倍变成20个贫穷国家的37倍呢?

  纪宝娟:对方辩友说这些规则都是假的,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加入呢?难道它们都被封闭,它们这些国家的智商真的像对方辩友说得这么低吗?

  包威棣:当然我们不是说他智商低,对方辩友喜欢谈国际组织,我就谈国际组织。在国际的环保公约京都议定书中,限制了排放污染废气量的排气量,但是唯一没有签订议定书的,恰恰是作为起草人之一的美国。我想问对方辩友,国际组织就是这样的公平,这样的完善吗?

  王筱青: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贫困,那你们认为全球化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吗?

  苏柏瑞: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90%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化,必须将土地让出来盖工厂,因此而减少农耕;但是在发达国家将资金撤离之后,它们没有办法,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这怎么解释?

  解意:谢谢对方辩友,你们并不敢承认全球化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既然它不会造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你们又怎么能说它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呢?

  包威棣:我方的确无法正面论证全球化是造成贫困国家穷的原因,但是全球化是造成贫困国家更穷的原因。在过去全球化的20年内,全世界贫穷国家比发达国家增加了将近一倍,对方辩友如何解释呢?

  纪宝娟:对方辩友提到了贫富差距,这个问题确实存在,那么怎么解决呢?你是想让贫国变富,还是富国变贫呢?

  包威棣:假如我们要让贫国变富的话,就不应该是全球化。

  解意:对方辩友一方面说,全球化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一方面又说我们不能用这种方式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你们如何解释这种自相矛盾的论调呢?我想请问,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技术和资金,解决它们贫困的问题,你能够否认这一点吗?

  苏柏瑞:对方辩友,但是这些资金并没有留在这些国家里面。我们的资料显示,非洲国家由于外国的投资增加了200亿美元,但是却因为开放了市场,开放资源,让别人开采,而损失了300亿美元。对此,对方辩友怎么解释呢?

  总结

  ■正方:对方同学过分夸大了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而忽视了风险与机会并存这一常识。古人早有因噎废食这一古训,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对方同学,千万不要因为有风险就放弃发展的机会呀!

  ■反方:全球化不是慈善事业,而是商业利益。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进程中,只能成为被选择的对象,而不能成为选择别人的对象。

  苏柏瑞(反方四辩):首先应该指出对方在经济发展的观点上与我方存在差异。对方辩友只着眼于究竟一个国家在一年之内赚了多少钱,我方认为不应该只片面地看是否有经济成长,应该看这个国家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自主性。全球化不是慈善事业,而是商业利益。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进程中,只能成为被选择的对象,而不能成为选择别人的对象。

  危地马拉的工人花了五天摘500磅咖啡豆所赚取的微薄工资,只够他们买一杯自己所摘出来的星巴克咖啡。他们赚这一杯咖啡钱的代价是什么,不是自己赚到钱,而是发达国家因此赚到更多更多的钱。就如对方辩友告诉大家的,今天比较经济发展究竟对国家有利还是不利?不是看这些国家是否比在没有钱时赚到更多的钱,而是他跟其他国家的竞争力、自主性相比较而言,到底有没有长足的进步。

  我方刚才告诉大家说,今天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求许多发展中国家开放了自己的市场,但是仅开放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流通,却禁止这些国家能够拥有对自己有利的技术。

  王筱青(正方四辩):我相信,我们辩论双方,都是本着客观、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全球化这个问题,所以我要首先感谢对方同学。但是我们对你们的观点并不敢苟同。

  第一,对方同学过分夸大了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而忽视了风险与机会并存这一常识。古人早有因噎废食这一古训,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对方同学,千万不要因为有风险就放弃发展的机会呀!

  第二,对方同学试图通过证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利多,来证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甚至有害的观点,这个逻辑能成立吗?

  第三,对方同学理解片面,对方同学将本话题中的有利于的利,理解为了既得利益。

  而我方认为,全球化最终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因为它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市场、资金、人才、技术四大基本要素,所以全球化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

  对方同学仿佛一直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全球化这个问题,可是谁能否认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贸易是一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贸易发展了,人均生活水平和国民收入才能提高,而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繁荣,政局自然稳定。

  而发展靠什么?发展靠机会,机会在哪里?机会就在全球化。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已经从今天的辩论会中找到了答案。

  (辩词有删节)

  评委亮分

  李丙宣(评委代表):

  这个题目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全球化,它是一个必然趋势;第二个部分,是有利跟不利,这个是争辩之处,谁争赢了就赢了;第三个部分就是发展中国家,它是最后的承受者。

  了解了这个题目之后,在整个辩论当中,最重要的是一个策略的运作,策略的应用在于利跟不利争执的过程中,你是全方面去看呢?还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它的范畴就不一样了,假设是策略上的应用,全球化里面本来就有利有弊,不过有利的多,不利的少,这个就是争辩的地方。

  在自由辩论的过程中,正方是比较均匀的,在反方方面,可能就是头尾吧,中间就轻了一点。在这个过程中,正方的策略应用似乎是达到效果,他很简洁地问了几个问题,由你去答,最后你就拼命答拼命答,他就拼命问,你再答他再问,像用一个布袋一样的,把它套住,问一个问题,他自己已经有答案了,你答不出他替你答。这一招非常强。

  评委判定:正方胜出。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不可以两全
(有删节)


正方:温莎大学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
反方:马来亚大学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

陈述
  正方: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虽然是一对矛盾,但是不是永恒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不像水火不能相容,生死不能并存一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反方:不要忘记,新加坡有如今经济蓬勃的发展,是因为李光耀做出伟大的牺牲,这不是证明不能两全的概念吗?

  解意(正方一辩):首先让我们对今天的命题进行一下仔细的分析,利益是人们的欲望和需求的满足,群体是许多个人组成的整体,群体利益则反映着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利益,两全说的是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全,这里并不是说双方的利益都要完美无穷,也并不是说要同时实现,而是一种过程和趋势,可以是一种或然性,代表着或许可能,并不是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曾经也必然是如此的。

  其次,利益是多层次的,它有大有小,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人为了获得大的利益,而放弃小的利益,你们能说他没有得到利益吗?

  最后,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社会性的,任何一个个人都是社会群体的一员,个人利益的实现从来离不开社会群体的保障,违反法律,违反道德,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暂时可以获得一己之利,但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终将受到群体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到头来是得不偿失。

  陈锦添(反方一辩):对方告诉我们,只要个人不断奋斗,社会就会进步,那为什么今天苏哈托越是奋斗,印尼却越不进步呢?对方告诉我们,两全并不等于完整无缺,可是根据《辞海》的解释,全是完美齐备,而郑玄说:“全,无瑕弊者,道又说无愧却也”,这怎么又不是完美无缺呢?因此对方今天如果要论证两全的话,那就必须告诉我们,两者在追求的过程中,完全不会阻碍和损害到另一者的发展,显然对方没有做到这一点。今天我们说,个人利益是个人欲望的满足,是个人自我要求的一种享受。而群体利益,则是整个群体发展和延续的有利条件,群体利益综合了大多数人的需要和意愿,所以还是相对客观和一致性的。今天辩题里面的可以,不像对方所说的仅仅是一种逻辑上的可以,今天的可以是一种现实中能力上的考量,所以对方要说可以的话,就必须向我们可论证,两者的追求如何可以解决它在本质上的矛盾和在实践上的冲突。

  纪宝娟(正方二辩):对方辩友片面地夸大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有意掩饰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关系。离开了群体利益,个人利益又何从谈起呢?例如我们身处的这个美丽的国家新加坡,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努力的工作,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而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了,这个例证就证明了在群体利益保全的情况下个人利益也可同时获得,对方辩友能够否认吗?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我方一辩已经说明,这里的可以两全并不是说,两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能达到两全的。

  陈勋亮(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最大的错误就是谈可以,他没有谈可以两全。我方刚才一辩明明白白告诉大家,郑玄就说:“全,无瑕弊者也”,如果对方辩友只是谈没有矛盾的地方,这是全的概念吗?显然对方辩友有点离题之嫌。第二、对方辩友的一二辩告诉我们,新加坡很多很好的例子,但是我方一辩也同时说了,不要忘记,新加坡有如今经济蓬勃的发展,是因为李光耀做出伟大的牺牲,这不是证明不能两全的概念吗?对方二辩其实要阐述我们观点之一点而已,就是个人与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就代表是两全的吗?对方辩友显然没有论证,而接下来请让我从宏观的角度,论证个人与群体利益其实有本质上的矛盾,还有实践上的冲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