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演讲致辞 > 辩论赛辩词 >

Aitxt_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2001年(2)

2009-03-11 
首先,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科技的好处不用我多费唇舌,待会儿对方辩友一定洋洋洒洒,然而常常被我们认为的加以淡化甚至忽略的却是它的负面影响。不同于其他事物,科技的反面锋如刃,利如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刃剑。然而假如您以为人类已经清醒意识到双刃剑的存在,那您就有些过分天真了,当人类一次次自豪地表示,新科技正以最快速度加以应用,而表现出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高效率时,您可曾想过,这同时也意味着对科技负面效应的来不及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正是灾难的发端,科技的毁灭性正体现这种趋势的无以逆转。
交锋

  ■正方:看看今天的基因技术,已经在冲击伦理道德这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您怎么办?

  ■反方:人类可以控制科技,人类不会毁于科技

  陈晓欢:请问对方辩友,今天谈“将”是不是谈趋势?

  王青梅:我们当然是在谈趋势,而我们所说的趋势是基于在历史和现实当中,找到我们的依据来谈的将来。

  简安均:谢谢对方同意我方观点,谈将来当然要看趋势,以现实做基础,以趋势做判断,科技的毁灭性趋势,对方辩友怎么看不到。

  吉星:可对方辩友就是忽略了历史,我们要从历史的方面来证明科技不会毁灭人类。

  付欣:对方辩友那个叫趋势吗?对方辩友那个叫做看着历史对未来的幻想。

  郑蔚:对方辩友,我方至少还把我方的推断基于历史,而对方辩友却做出凭空猜测,难怪对方辩友会用这种不科学的方法得出这个不科学的结论。

  吴天:我方明明是立足现实看趋势,对方辩友为什么看不到呢?请问今天的科技都独立发展了,这还不是毁灭趋势吗?

  王青梅: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股市的评估,难道你可以不看过去的历史数据吗?

  陈晓欢:对方辩友,今天不断告诉我们,科技有多好,可是好坏并存难道不可能吗?好坏并存难道不能毁灭吗?

  郑蔚:我方并不否认好坏并存,但是我方认为的是人类可以控制科技,人类不会毁于科技。

  简安均:对方辩友如果真的认为人类可以控制科技,请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控制。

  王青梅:对方辩友一直在罗列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而且一直还在诉说基因技术的危险,完全忽略了基因技术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如果说基因技术一无是处,那为什么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还要花十年的时间,用转基因技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朵能发光的“胡奇花”?请你做出解释。

  陈晓欢:我们并没有否认科技带来的好处啊,可是我抱你的同时,我就不能刺你一刀吗?我抱你一下,跟我刺你一刀有矛盾吗?

  郑蔚:对方辩友至今为止,一直在回避我方提出的问题,如果人类将会毁于科技,那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新加坡政府所实施的科学技术五年计划是在加速这种毁灭?

  简安均:实施科学计划跟人类将毁于科技并没有矛盾啊,我们今天站在这边,我们就是要了解这个趋势,对方辩友还没有看到这个趋势,为什么要侃谈趋势以后的问题呢?

  王青梅:那对方辩友的意见就是说,科技既然一无是处,那咱们是不是应该停止发展科技呢?

  付欣:对方辩友的逻辑真奇怪,一方面他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又在问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不会走就想要跑,真是奇怪啊。

  郑蔚:我方觉得对方辩友更是奇怪,一方面,一边说人类将会毁于科技,一方面又不放弃科技,要继续发展科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吴天:不是我们自相矛盾,是因为人在趋势下,不得不低头啊,看看今天的基因技术,已经在冲击伦理道德这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您怎么办?

  王青梅:我想请问对方,具有科学素养的四位辩手,既然科技将毁灭人类,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这么刻苦地学习科技知识呢?

  总结

  ■正方:科技在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埋下了毁灭的种子

  ■反方:我们要追求真理,但是绝不能以个别现象为普遍,也不可能从针眼里看世界

  王青梅(反方四辩):在此我要指出对方辩友所犯的三个严重的错误:第一,以点概面。片面强调和无限夸大了科技的负面效应。

  第二,断章取义,因为科技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就断言科技将毁灭人类,完全忽略了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对科技起到的约束和导向作用。

  第三,对方是在以停滞的眼光看事物,只指出了科技现在存在的问题,而我方则是以发展的观点指出了科技具有创新性的本质,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更新更快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将就我方观点进行总结:第一,人类是有理性的,否则就不会有科技的诞生,我们要追求真理,但是绝不能以个别现象为普遍,也不可能从针眼里看世界。

  第二,科技是可控的,在这一点上,我方已经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在此要强调的是,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人类的自律和科技的发展,是完全可以变成可控的,在人类理性和科技发展的双重保险下,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

  陈晓欢(正方四辩):首先对方告诉我们,未来的科技有多好,可是今天辩题中的这个“将”字,就是告诉我们,站在今天看明天,而不是站在明天看明天。

  然后对方又从历史的角度告诉我们,科技有多少多少好处,我方也不否认啊,可是科技有再多的好处也不能掩盖它带来的坏处,今天这场辩论的焦点问题在于科技带来的坏处是,会还是不会毁了人类,对方辩友却一再王顾左右而言他,立论偏题是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二大错误。

  接着对方又天真地告诉我们,科技的发展是可以受到人类控制的,可是我们看到的是科技正在决定政治、经济乃至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它早已凌驾于一切道德法律理性良知之上,还有什么能控制它呢?

  总结我方的观点,首先科技在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埋下了毁灭的种子,现在什么人都敢讲科技以人为本,难道为人服务就叫做以人为本吗?其次,科技被神化,人却被工具化,一切以科技优先,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周围世界比比皆是啊,科技本来只是一种工具,然而当它被神化,人却被工具化时,这样的人类本身就是一种毁灭。第三,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科技发展的独立性早已超出了人类的控制,而反过来主导着人类,科技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只有敢于承认这个毁灭性的趋势存在之后,我们才能再对大家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评委亮分

  周端昌(评委代表):

  在整队的默契方面,我们评判团觉得,两队都有非常良好而且非常强而有力的反驳能力,其中要指出正方在自由辩论方面发挥的能力比较平均,就是说几乎每一位辩论员都有能力随时随地的站起来反驳对方的论调。这场比赛,我个人觉得节奏实在很快,不过因为节奏很快,开始的时候其实很难分出胜负,可以说到第二位甚至到第三位代表发言的时候,还是胜负难分。最后到了第四位和自由辩论之后,尤其是第四位发言人先后辩论之后,我们才觉得形势比较明朗。在个人的表现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正方的第四位代表,我个人认为,他在辩论方面,非常有人情味,虽然有时论调有点近于强词夺理,不过在自由辩论那种形式下,有时候是无可厚非的。评委判定:正方胜出。

返回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不可以并行
(有删节)


正方:香港大学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反方:武汉大学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可以并行

陈述

  ■正方:环保这一角色已从过去减轻社会负债,转化为创造社会资产。

  ■反方:更多的发达国家是把环境危机给转嫁了,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木筷。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哪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难道就是辩方同学说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二者并行吗?

  阮忠静(正方一辩):今天我方的立场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而“环境保护”指的是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也就是说两者可以同时实行,和谐发展。

  首先,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存,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其次,我方不否认,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片面地追求了经济增长而相对忽略了环境保护的事实。然而它们不是天生的矛盾,它们只是一对人为的矛盾。

  蒋舸(反方一辩):对方辩友的陈词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概念模糊。何为并行,静态的并存不是并行,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同行也不是并行,只有两件事齐头并进互不冲突才是并行。第二是前提虚假。您在说二者可以互相促进的时候,其实给了大家一个虚假的前提,那便是二者对于环境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事实果然如此吗?充足的能源供应,发达的通讯网络,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固然是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为了实现这些条件而进行的活动,难道不恰恰是以牺牲环境保护的对象为代价的吗?在现实中,二者根本无法做到齐头并进,互不冲突。因此我方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可以并行。

  姜佩宜(正方二辩):首先,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新观念已代替了片面追求经济的错误观念。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地球高峰会,从此环保成为了国际上政治和经贸谈判的主题。中国副总理温家宝在第二届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中国的经济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坚持发展与环保的综合决策。可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命题。

  其次,重工业经济逐渐被知识型经济所代替。正如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所说,新加坡在未来十年,要积极发展信息科技、生命科学等知识型经济。而知识型经济,正是低污染的经济模式,而且知识带来了生物科学的飞跃。

  最后我方要指出,环保这一角色已从过去减轻社会负债,转化为创造社会资产。环保企业如雨后春笋,环保汽车、环保电池、环保灯泡等,都是集环保和经济效益于一身的企业。

  袁丁(反方二辩):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都很重要,因而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假如二者可以并行,一举两得该有多好。但是人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这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发展史,但是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也带来了生态退化。人类又经历了200多年的工业发展史,但是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优势,又有哪一个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的确,今天我们也看到,有不少发达国家,他们的环境正在改善,这是否就实现了辩方同学所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并行呢?依然没有。仍有两点:第一有些发达国家现在实际是牺牲部分经济利益来维护环境利益的,比如德国,他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这实际上是限制伐木业的发展来维护环境,这叫做环保优先,不叫做二者并行。第二,更多的发达国家是把环境危机给转嫁了,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木筷。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哪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难道就是辩方同学说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二者并行吗?

  刘家懿(正方三辩):对方同学告诉我们说,发展中的国家要先发展经济,那么他们又告诉我们说,发展中的国家是受了苦的,因为已发展的国家把他们在环保上面的一些转嫁成本放在发展中国家身上。他告诉我们说,这不能并行的,这是一步一步来的,还要我解释什么叫做同行,那么就让我们告诉你们什么叫做并行。

  假设今天我和你在通电话,我们同时一人一句地在讲,你可以说,你说这一句,我说那一句,可是我们两个不是在通电话吗?通电话,两个人之间是在并行的,但是一步一步来的。再说第二点,他告诉我们,罗列了现在种种的悲观事实,说明历史上我们破坏了环境,现在我们看到了空气污染,看到了海水越来越脏,看到了臭氧层破了洞,那么我们如何解决呢?人是要往前走,不是向后看的,同学,这些环保,可是要以经济作为强大的后盾来帮助的。辩方同学说来说去,简直就是为了反对在反对。

  余磊(反方三辩):我想如果对方三辩一定要和您的朋友在电话里并行地通话的话,那只有一种情况,可能是在吵架。来看一看对方辩友的概念,对方辩友告诉大家说,并行,有矛盾,有冲突,无论多激烈,也可以并行。那么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如果我和我方二辩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往前走,结果是我打他一拳,他打我一拳,我踢他一脚,他踢我一脚。这能叫并行吗?这分明就是扭打成一团。对方一辩还开宗明义告诉大家说,他们今天讲的经济发展,本身就包含了环境保护的因素。那么让我们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谈并行呢?有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事物的时候,我们才谈并行。如果对方辩友认为今天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包含的关系,我们还有讨论并行的必要吗?

  交锋

  ■正方:菲律宾的生态工业区到底是先行环保,还是先行经济呢?

  ■反方:肯尼亚的生态旅游比菲律宾更有名。可是发展了那么多年,那里的狮子看见人都会摇尾巴了,狮子王变成了狮子狗,体现对方同学的并行了吗?

  郭蕾: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刚才你们说两个人一起走路,要打架,势必拖慢。那是两个人有四条腿,如此说来,一个人背着另外一个人,一定是快了。那是不是一定要发展经济先行,才能使两者同步进行呢?谢谢。

  周玄毅: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您不是一个人背着一个人,而是我和我的鼻子一块儿行走。为什么呢?您告诉大家说,您的经济发展中融入了环保的观念。那我身上长着一个鼻子,我和我的鼻子一块儿走,叫不叫做并行的概念呢?

  姜佩宜:对方辩友,您没听清楚刚才我们一辩所说的话,我们说的是在可持续性经济中,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成本之一,而不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包含在一起。对方辩友,我想请问,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正相关,还是反相关呢?

  余磊:既然辩方同学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相互促进,那么请教对方同学,经济发展最快的工业革命时期,为什么促进出了八大公害,十大污染,十六大环境问题?

  郭蕾:我发现对方同学真的是非常冷静,为什么你说来说去都是大工业时代,放眼现在,已经是走到了经济时代。请正面回答我方问题,这两者关系到底是正相关,还是反相关?谢谢。

  袁丁:我想,它是正相关,还是反相关,我方三辩那个例子就已经很能证明了。对方同学说不谈工业时代,是不是已经证明了工业时代的确是不可以并行了。那我们以后接着谈新时期的问题,好不好?

  阮忠静:就让我来讲一讲对方辩友三辩的例子。你和你的队友一起走,边打边走,你们是在并行。只要你们两个人没有死,一起在朝前走,你们就是并行。

  蒋舸:我想,并行的概念,我方的例子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了。那么刚才对方辩友指责我们不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现在。照对方辩友的观点,应该是经济环保力度越大,经济发展越快。为什么现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倒禁止经济发展呢?

  刘家懿:对方同学,你说我们不谈并行,就先不谈并行吧。今天的题目,另外一个主题就是可以性。那么我想请问对方同学,菲律宾的生态工业区到底是先行环保,还是先行经济呢?

  余磊:其实,肯尼亚的生态旅游比菲律宾更有名。可是发展了那么多年,那里的狮子看见人都会摇尾巴了,狮子王变成了狮子狗,体现对方同学的并行了吗?

  刘家懿:对方同学,今天我们辩论这个可以性,是站在现在看未来,而不是站在历史上面看后天。所以说,我们今天说的可以性,请你正面回答我,菲律宾的生态保护区,到底是经济先行,还是环保先行呢?

  周玄毅:自然保护联盟的委员桑采尔先生告诉大家说,对于自然保护区来说,最严峻的挑战是什么?就是发展旅游业。您告诉大家,旅游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那我请教您,向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一个能够促进环保的事情会是一个最为严峻的考验呢?

  姜佩宜:对方辩友,刚才你们的三辩说到,因为为了北京首都天更蓝,所以关闭了一些企业,这就说明了经济发展是不可以并行。对方辩友,您这样说可就错了,为什么要把这些企业关闭呢?那就是为了能够更持续、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经济,因为它们污染了环境,而环境成为经济成本的一部分。请问对方辩友,环保汽车是经济先行,还是环保先行?

  袁丁:环保汽车在意大利搞了很多年了,可是商业前景不被看好。为什么呢?因为二者不可并行。对方同学又告诉我,关闭一个人的厂子叫做经济发展,那这个厂主可是不会答应。关了我的厂子,钱都没有赚,哪有什么经济发展。

  郭蕾:经济与环保是一点损失都没有的吗?我就想请教,什么叫做目光短浅?“两权相害,取其轻者”,这是符合经济原则的。我再想问对方辩友,我们谈的是可行性,那么对方辩友说两者不可以并行,是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都没有?在今天美丽的新加坡,是环保先行,还是经济先行呢?

  蒋舸:对方辩友说到新加坡,让我想起了吴作栋总理在1997年的联大特别会议上的讲话。他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持续发展只是一句空话”。对方辩友,经济发展优先可不是二者可以并行。

  总结

  ■正方:的确,贫穷污染才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问题所在,而面临贫穷污染应该怎样做呢?难道一定要“壮士断臂”吗?那是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才采取的权宜之策。如果说今天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能够齐头并进,又何必要我们去做断臂的维纳斯呢?

  ■反方:在现实层面上,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我们看到对方辩友举出的事例之中,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二者并行。

  周玄毅(反方四辩):首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什么是对方同学所说的二者并行?其实无非是说,在经济发展的具体行为之中,我们考虑了环保的因素,融入了环保的观念。那么请大家想一下,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考虑到另外的因素,这叫做二者并行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对方辩友今天在概念上、现实上和理论上的三点问题。第一,对于本场辩论之中,最为核心的概念,并行,对方同学理解有误。

  第二,对方同学告诉大家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互相协调,互相促进,所以它们就可以并行了。我们知道,古人说,“君子之道,如切如磋,如折如磨。”事实上,我方的观点和对方辩友的观点也是可以在争论之中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是不是说,我方观点和对方观点都可以并行了呢?

  第三,在现实层面上,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我们看到对方辩友举出的事例之中,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二者并行。过去没有并行,现在没有并行,传统产业不能够并行,新兴产业也不能够并行。那么请问,并行的现实依据究竟在哪里?

  郭蕾(正方四辩):刚才反方同学对我们说,破坏环境有人为之,保护环境有人为之,那么这两样不能并行,当然。但是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破坏环境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一样吗?战争与和平的目的一样吗?目的不一样。而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对人的目的当然是一样的,它们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地服务着我们人类最高的理想,不断完善整个地球。

  其次,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一个可行性的问题,那是一个可能性,但并不是说推广性。只要有一个希望的火种,那么就有可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方同学再三提到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

  的确,贫穷污染才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问题所在,而面临贫穷污染应该怎样做呢?难道一定要“壮士断臂”吗?那是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才采取的权宜之策。如果说今天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能够齐头并进,又何必要我们去做断臂的维纳斯呢?

  今天,日趋成熟的主、客观条件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的可能性是令人信心满怀的。

  首先,社会观念的根本转变使得环保意识从决策者到实践者层层渗透,作用于人类整个大血管。它和经济发展一起营养我们的心脏,美化我们的环境。

  其次,科学发展的一日千里,当科技使环保的决策从减少社会负债到产生社会资产,当环保带来的不仅是盈盈生机,更是无限的商机,当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帮助着环保事业。谁能够否认它们可以并行?谁能够否认它们可以相得益彰?(辩词有删节)

  评委亮分

  赵令茂(评委代表):

  反方可能是觉得自己这个题目对他不是很有利,所以在谈问题上就比较趋向于形而下的手法。而正方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家也好,经济学者也好,总之他们的想法是比较形而上的。

  在谈到辩论时立场的问题,我们发现反方立场老是说不大稳定。因为我们起初听到的是有先后不表示并行,接下来我们也听到对立,我们最后甚至听到协调。所以在立论方面,我个人是觉得反方有一些走向于诡辩。因为正方立场比较容易处理,而他们所定的目的,不过很可惜到最后才谈起,就是当反方提到协调的时候,正方才提到一点儿,就是说共同的目的,朝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发展,而且是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美丽的憧憬。我们觉得他们提得稍微迟了一点。评委判定:反方胜出。

返回


全球化有利于/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有删节)


正方:温莎大学 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反方:东吴大学 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陈述

  ■正方: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它守着一口空锅,没有资金投入,怎么能把经济这顿大餐做出来呢?

  ■反方: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它当然可以学习技术,但是这个技术绝对没有办法成为它自己独树一格的基础。

  解意(正方一辩):所谓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超越国界,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相互依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必然趋势。所谓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所公认的概念就是:相对而言,经济尚在发展,大多数人口依然贫困的国家。而所谓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是指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

  就政治来说,一方面全球化加深了国际间的依赖性,使得政治干涉,特别是武装干涉在国际国内越来越不得人心,使和平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内在地要求各国政府在制定决策和宏观控制方面职能的强化,对方辩友来自台湾,想必熟悉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方承认,任何有利的发展道路都不是坦途一条,都存在着风险,但是,只要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虽然行路难,多歧路,但是终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包威棣(反方一辩):大家好,今天正方一开始就从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一是经济,二是政治,三是文化,但这三点从根本上就存在问题。第一,对方辩友认为,要参与全球竞争才有优势,但是目前在全球竞争中占优势的是谁?是发达国家。

  第二,他们认为,经过政治全球化,可以使全球和平,但是目前全球还有战争的国家是谁?是发展中国家。第三,对方辩友认为,在文化方面可以促使一些弱势文化在全球发展光大,但目前发展光大的优势文化是谁?是发达国家。

  实际上,全球化基本上就是全球市场单一化的过程。而市场单一化过程就是资金拥有者向全球投资,通过扩大劳动力市场,缩减差距,拉宽市场取得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热点排行